-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48页 第7页
刖菁
教育总是伴随社会的前进而不断的向前发展,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显而易见,其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引起新一轮
的教学“革命”,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自然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
点。
新地理课程标准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地理教学活动的“宪
法”,其基本理念必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
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是素质教育要求在地理学科中的反
映,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找到它最好的载体,地理活动课程就是其1申之
我国地理活动课程源于地理课外活动,在地理课外活动的发展和升
华的基础上形成了活动课程。在1992年正式与学科课程并列的纳入课
程设罱表,以独立的课程姿态存在于学校教学活动中。
地理活动课有“实践性”、“开放性”和“主体性”等特点,其实施
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这正是素质教育对当今学
生的基本要求。实施地理活动课程能有效地贯彻地理新课标对地理教学
要求,而地理课标以其“地位”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根据地理活动课特点和一般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作者提出了几种常
见的地理活动课模式,并对国外常见的活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浅述,希望
对实施地理活动课和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展望未来,作者相信地理活动课程将成为重要的素质课程和主要的地
理教学方式之一。
共48页 第8页
1.活动课程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1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
重点,回顾上个世纪以来课程的理论史,不同时期、社会形势和在当时
不同主导的教育理论下,人们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理解和界
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学派:一是人文主义学派,他依托哲学的、
现象学的、阐释学的、艺术学的等传统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探讨课程
内在价值和规律的内容,本学派认为课程是:(1)安排学习者的经验;
(2)行动(活动)计划,或书面文件;(3)目标;二是科学主义学派,
它依据自然科学的逻辑理论和方法,对课程诸多构成要素进行解释和剖
析,其基本观点是(1)课程即进程或系统;(2)课程即学科或与学习
内容有关的东西;(3)课程包含计划、系统和学习领域。【1J
两大学派都为课程理论和课程学科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
学校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往往把规定在课程表中实施的各项教学活
动刁‘列入课程范围,甚至认为课程是为了从学校毕业而学习的学程;近
年来,将课程视为“经验”的定义得到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即课程是“学
习者在学校环境中或者在学校环境以外由学生和老师组织活动中而取
得的全部经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经验是人的认识根源,人的
经验包涵两个方面:一是人类长期生产和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并经过验证
的系统经验即科学知识;二是人类通过自身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
表现在学校课程之上时,对应的形成了以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经验的课程
即为学科课程;将实践活动加以计划和组织,形成的课程形态即为活动
课程,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场所,在课程设
置时理应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兼顾。
共48页 第9页
1.2活动课概述
1.2。1活动课的起源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为社会培养大批有技能劳动者的要
求,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学校课程设置备受人们的重视,流行于欧美
的教育改革思想很活跃。主要有法国教育学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碌培尔的儿童自动发展思想等等。一些进步教育学家
将这些思想融汇在自己的教育实验中进行革新教育实验,产生~些新式
学校如德国教育学家利茨创立的“乡村教育之家”,比利时教育革新家
德可乐利开办的“隐修学校”等等,这些学校广泛地进行新形式、新内
容、新方法的教育实验,对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作了重大的改革,在
当时主流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兴趣”和“爱好”,对课程进
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验,孕育了最初活动课的产生。
我国的活动课程是在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情况下。适应素
质教育的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