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雨汤治上部出血特效 南阳主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docVIP

灵雨汤治上部出血特效 南阳主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雨汤治上部出血特效 南阳主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

灵雨汤治上部出血特效 - 南阳主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灵雨汤]方药:党参10克, 甘草10克,茯苓10克,干姜15克,柏叶15克,丹皮15克,半夏15克。水煎二次,分三次服。 歌诀:灵雨汤治吐衄急,四君去术加丹皮,半夏干姜侧柏叶,脉微舌淡效最奇。 主治:吐血,衄血,咯血。 例:患者金武宪,男,55岁,朝族,患咯血已数日,一直由李大夫诊治,口服药片,肌注安络血,静脉推注止血芳酸等,无效。近二日,咯血量增多,觉喉中腥痒,即咳嗽,吐出都是血。李大夫劝其服中药,并请我为其诊疗。患者自述:以往身体健康,无吐血衄血病史,脉舌也不见有特殊异常,诊脉时又觉喉中腥痒,急到室外去吐,我随其到室外观察,血色鲜红,连吐数口,大约在20ml左右。仍用止血芳酸20毫升,加入25%糖40毫升中静推,一日一次,共二天量。中药灵雨汤原方二付服之。 7月10日,上药服完,出血量大减,停用西药,中药原方二付续服。7月12日复诊,上方服完,咳嗽时仍有血丝,余无不适感。因该患者属社会减免,为节约药费计,为开白芨300克,每日用50克水煎服(本想用散剂,因制备太麻烦,故大其量而水煎服)。之后余即赴山东探亲,20天后返回,见到该患者,知其上药服完即愈。二年后随访,患者病未复发。 按:灵雨汤是关云武老中医推荐的经验方,出于《黄氏医书八种》,为黄氏经验结晶。关师说:#8220;灵雨汤止血大效,专治吐血紫黑成块者。#8221;(郭按:吐血量多,紫黑成块,大多是胃出血)我用此方治吐血数例,但都非大吐血,也不是#8220;紫黑成块#8221;,其中以此例吐血量最多,止用原方四剂而血止,可谓效果良好,更忆余初学医时,一次衄血甚剧,塞住双鼻孔则血从口中出(我从小至青壮年,经常衄血)从午至暮,出血量起码要超过300ml,诸法无效,头为之晕,太阳快要下山时,仍衄血不止,我突然想起试用灵雨汤,于是径抄此方,急煎服之,药刚喝完十几分钟,血即自止,真可谓#8220;复杯即愈#8221;。当时家人都说可能事赶凑巧,不然,哪能这么快呢?我也觉得有这可能。后来数次用于吐血证而屡收显效,始信此方疗效确不一般。在此例之前,曾为王录功患支气管扩张咯血,在县中医院住院一个多月而不愈。求余诊治,也录原方,原医生见方不以为然,岂知三剂血止,调理而愈。我在临床用此方,凡觉对证者,均录原方,并不加减,就是为的试验此方疗效究竟如何。 灵雨汤:见《黄氏医书八种》之《四圣心源》卷四,黄氏说:(用此方)治大吐瘀血者。临床上治疗吐血衄血证,一般都是采用凉血止血法,用温热药来治疗出血证者比较少见,唯有黄氏采用之。而且理论独特,提出治吐衄之证,以降胃气为主。张锡纯对他的这套理论有着很深的理解,在他所拟的治吐衄方中,温降汤就是这一理论的实施和发展,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就有张氏引黄元御论半夏降胃气而治吐衄的大段原文,惜后来再版时把这些引用的原文都删去了。今我再查原书,把黄氏原文录之于下,以便观览。 黄坤载曰:#8220;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而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而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浊气上逆,则呕哕痰饮皆作.一切惊悸、眩晕、吐衄、咳喘、心痞、胁胀、膈噎、反胃,种种诸病于是生焉。胆为少阳之府.属甲木而化相火.顺则下行.而温肾水,相火宁秘,故上清而下暖,逆则上行,出水府升火位.故下寒而上热。然甲木所以息息归根温水脏者.缘于胃腑戊土之下降。戊土不降,甲木失根,神魂飘荡,此惊悸、眩晕所由来也。二火升炎,肺金被克,此燥渴、烦躁所由来也。胆胃上逆,木士壅迫,此痞闷、膈噎所由来也。凡此诸证.悉宜温中燥土之药.加半夏以降之。其火旺金热者.须用收敛金火之品,然肺为病标。胃为病本,胃气不降,金火无下行之路也。半夏辛燥开通.沉重下达,入胃腑而降逆气。胃土右转。浊痰扫荡,肺腑冲和,神气归根.绵绵不竭矣,血原于脏而统于经,升于肝而降于肺,肝脾不升,则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则血病上逆。缘中脘湿寒,胃土上郁.浊气冲塞,肺气隔碍.收令不行,是以吐衄。此与虚劳惊悸,本属同原。未有虚劳之久不生惊悸,惊悸不止不至吐衄者。当温中燥土,暖水敛火,以治其本,而用半夏降摄胃气.以治其标。庸工以为阴虚火动,不宜半夏.率以清凉滋润之法.刊诸纸素.千载一辙,四海同风。〈灵枢》半夏秫米之奥旨(治目不瞑在邪客篇).鲜有解者,可胜叹哉!#8221; 郭按:因寒因热皆可使胃气不降。然因热胃气不降者人犹多知之,因寒胃气不降者,则知者甚鲜。黄氏论胃气不降,专主因寒一面.盖有所感触而言也。我这里也只是谈灵雨汤,故不及其他,不要误解为所有血证都用此方也。辨证之法,大概说只在于脉舌无火热黄燥之证者,即可用之。而我用此方治血证,也只限于吐血,衄血,咯血证(上部出血),而不用于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妇科崩漏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