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隧道管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docVIP

南京长江隧道管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长江隧道管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南京长江隧道管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王军,张巍 (1.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2.南京大学) 摘要:基于隧道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管片布置形式以及隧道结构设计方案,设计了 南京长江隧道管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以隧道左线浦口侧江堤下监测环为例,分析了隧道施工阶段管片 所受环境地质作用与结构响应状态,确定该阶段内监测环管片结构处于健康的工作状态. 关键词: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健康监测;预警报警系统 1概述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长江三 桥之间,连接南京河西新城区,江心洲和浦口区.隧 道总长5853m,为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车 速80km/h.工程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 方案,其中:左汊盾构隧道建筑长度3790nl,采用两 台014.93m泥水平衡盾构同向掘进.隧道穿越地 层主要为第四纪沉积的软土,沙土,中段最深点为 一 51.O0m,最大水压约0.65MPa. 南京长江隧道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面临 水压力高,透水性强,地质条件复杂,覆土超薄,掘进 距离长等世界级技术难题.鉴于工程建设规模大, 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大以及国内同级别盾构隧道 施工经验较少的特点,有必要在施工阶段对隧道管 片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进行监测,以确保工程的 顺利实施. 同时,隧道建成运营后,为保证管片结构处于良 好的功能状态,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根据 隧道所处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对其结构关键部 位进行长期监测,以便实时掌握隧道结构状态的变 化,判断隧道结构的可靠性,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 j一一 施,使隧道结构始终处在良好的和可控的安全状态. 为此,南京长江隧道专门建立了系统的管片结 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布设各类传感器及监测设备, 监测南京长江隧道特殊地段环境地质作用与管片结 构的受力状态及变形情况,对隧道在施工期与运营 期的结构行为及影响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对 隧道的健康状况以及使用寿命进行评估,判断隧道 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的安全性,以指导运营.同时, 给出实时安全报警,提前主动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 保证隧道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的安全;还可以合理 配置隧道养护资源,降低成本,及时高效地保证隧道 运营状态的健康和安全.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南京长江隧道场地为长江冲积平原区,地貌由 长江高漫滩渐变为长江低漫滩,穿越长江水域,到达 江心洲.隧道穿越地区地层较为复杂,包括:④层淤 泥质粉质黏土,⑥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⑦层 粉细砂,⑦:层粉土,⑨层粉细砂,⑩层砾砂,⑩层份 细沙,⑩层圆砾.结构覆土变化较大(结构顶部至 既有河床面深度11.1~30.3m).工程地质剖面如 图1所示. 21111!!!1211 图1长江南京梅子洲下游地层剖面示意图 K::白垩系上统浦口组.上更新统冲积层(Q;):1.黄褐色粉质黏土,有的底部含砾;2.砾砂,砾石层区;3.灰色中粗 砂新统冲积物(Q);4.灰色粉细砂;5黄褐色粉质黏土夹灰褐色淤泥质土;6.褐黄色粉质黏土 《地下工程与隧道))2009年第3期一5一 场地地下水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 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一裂隙水,其中第四系松散孔 隙水又分为潜水含水岩组和承压含水岩组,碎屑岩 类孔隙一裂隙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潜水水位受季 节及气候影响明显,承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随江水 的起落,水位相应升降,年变幅随距江边的距离增大 而减小,同时亦因上覆潜水的越流补给的影响,降雨 后水位亦升高.拟建隧道附近水位年变幅:红色砂 岩地区接近5m,上更新统粉质黏土组成一级阶地 地区约3m,全新统分布的漫滩区略小于2.5m.碎 屑岩类孔隙一裂隙水渗透性能差,水位变幅较小. 3管片布置形式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段采用通用楔形环管片,通过 楔形环管片不同角度的旋转拟合线路.管片环宽 2000mm,厚度60Omm,管片布置采用7+2+1形 式,采用1/3错缝方案进行拼装.相邻管片在环,纵 缝面采用螺栓连接,环缝面安装剪切销(见图2). 图2典型断面管片布置形式 4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4.1监测断面 基于隧道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 件,管片布置形式以及隧道结构设计方案,确定单孔 布设3个监测断面,分别位于隧道两岸所穿越的江 堤段以及江中最深覆土处,江中超浅埋处位置,双洞 共设6个监测断面. 4.2监测技术 健康监测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光纤光栅传感技 术.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实现多传感器的级联 复用,大幅降低了单个传感器的布设成本.同时,该 技术还具有耐久性好,无电磁干扰等优势.此外,健 康监测系统中还采用了振弦式传感器与梯形阳极腐 蚀计. 4.3监测内容 对隧道管片结构健康监测分为自动实时监测部 分与定期人工检测部分,其中,自动实时监测部分包 括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