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表心电图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风险.pptVIP

从体表心电图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风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从体表心电图预测 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近年来,对于心源性猝死(SCD)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ICD的应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是相关研究显示,SCD仍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年约有50余万人死于SCD。因此有效识别高危患者,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心电图是一种迅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无操作性检查方法,凡病人感到胸闷,心荡、心慌、头晕、眼花、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都应做心电图检查。目前心电图已普遍地被医生们广泛的应用。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开始1h内、意识丧失为先驱症状的自然死亡。Hinkle-Thaler将SCD分为3类:心律失常性猝死;循环衰竭性猝死;不能分类的猝死。 据统计,SCD患者有80%死于心律失常,其中83%死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17%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从病因分析,冠心病是导致SCD的首要原因,约占70%~80%;其次是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ARVD)。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揭示了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导致的SCD,对其机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目前,临床上预测SCD主要根据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情况和心功能状态;Holter检测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频度;心率变异性、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振荡等无创检查,必要时可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体表心电图对于SCD的预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者,体表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常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1.长QT综合征(LQTS) LQTS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通常QT>0.48s,QTc>0.44s),伴T波、U波异常。临床上,患者可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晕厥及猝死。LQT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LQTS(80%)主要与电解质紊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有关;原发性LQTS(20%)是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目前已知11个基因、数百个位点的突变与LQTS有关。 原发性LQTS分为Romano-ward(RWS)综合征和Jervell and Lange-Nielsen(JLN)综合征。前者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者相对少见,伴有神经性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受累的离子通道包括钾通道、钠通道。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由心电图表现可部分推测突变的基因。 2.短QT综合征(SQTS) SQTS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显著缩短(<330ms),常有ST段缺失,胸导联T波高尖,双支对称或不对称,降支陡峭。临床上SQTS患者常出现阵发性房颤,可伴发室速、室颤导致猝死。同样,SQTS也是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目前已知三个基因突变(KCNH2、KCNQ1、KCNJ2)导致钾通道蛋白异常,是其发病因素。 复极时钾离子外流增强,动作电位时程显著缩短,使QT间期缩短,心室肌复极不均衡性明显增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心电生理检查发现,这类患者心房、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 3.Epsilon波 Epsilon波常见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VRD)患者(30%),后壁、右室心梗患者有时也可记录到该波。其心电图特点是QRS波后的低幅棘波或震荡波,V1、V2导联最明显,有时合并RBBB。Epsilon波是右室部分心肌细胞延迟除极形成,因此主要出现在V1-2导联,QRS波-ST段起始部之间。 ARVD时,右室心肌细胞退化,被纤维或脂肪组织替代,包绕岛状心肌细胞;右室心梗时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均导致右室不均衡、延迟除极,出现Epsilon波。这类患者可出现反复室速、室颤或猝死。Fontaine双极胸导联记录最明显。 4.Brugada波 1991年Brugada兄弟报道了一组右束至阻滞、ST段抬高和猝死的病例,被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Brugada波的特点是:右胸导联J波,ST段抬高,以及T波改变。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的特点,将其分成下斜型(I型)、马鞍型(II型)、低马鞍型(III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到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钠通道蛋白基因SCN5A等不同位点的基因突变,导致2时相INa减少,破坏了2时相平台期Ito-INa-ICa的平衡,外向电流占优势(特别是右室心外膜Ito强度大),心外膜下动作电位时程缩短40%~70%,而心内膜变化不明显,造成跨壁复极离散度明显增加。Brugada波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变性、间歇性和隐匿性的特点;自发性I型者风险度最高,可出现快速性、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导致患者猝死。 5.Lambda波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