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州经济的发展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析高州文化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也走过了30多载春秋。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高州人民踏上了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然而,相对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突飞猛进、振翅高飞,高州的经济发展长期在中低谷中徘徊,经济现状相对比较落后,如果现在还不发愤图强、急起直追,差距必然更大,落伍必然更远。面对历史车轮滚滚而过,我们很有必要对过往历史和未来方向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规律,积极探索高州经济发展新轨迹,让鉴江平原盛开富饶美丽之花。以下是本人对高州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些粗浅思考,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高州历史文化长久深厚。 1、高州历史源远流长。据研究,高州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在祥山镇茶亭岭上,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牧猎石器——穿孔石球,它是原始人类用来套击野兽的工具。在新垌镇的红珠岭和云潭镇的黄鳝坡上,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锛、砺石等磨制石器。此外,在曹江、泗水、根子、谢鸡、环城等镇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存点共11处,出土一批石器工具。这些出土文物,证明了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高州的土著民族已生活在境内的大片土地上,创造了高州古代人类文明。 2、鉴江平原地灵人杰,人才辈出。高州山川钟灵毓秀,孕育和造就了大批著名人物。西晋时期的潘茂名,一生习静修道,采药炼丹,为百姓解除疾苦,深受群众爱戴和朝廷重视,被誉为岭南第一道。南朝时期,南越俚人女首领冼夫人,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岭南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先后被朝廷册封为石龙太夫人、宋康郡夫人和谯国夫人,官阶从一品。唐代的高力士,在朝廷中任知内侍省事,为朝廷推荐了一批任职高官的人才,深受唐玄宗的宠信。明代的李学曾,任大理寺少卿,与县内同出一门的进士李邦直、李一迪,被誉为“为官耿直三进士”,扬名朝野。民国初期的张锦芳、杨永泰先后任职广东省长,对广东的建设和发展,卓有建树。民国后期的梁华盛,曾任职吉林省主席,并在高州开办海珊中学,促进了高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都为高州的地方建设作出过贡献。 3、民间艺术独特精湛。高州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代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高州民间艺术。高州山歌、高州木偶戏、八音班、采茶戏、舞春牛、粤剧、舞狮、舞龙等各项民间艺术,向为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1979年以后,高州群众文化事业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办文化,同步发展的喜人景象,城乡文化设施日臻完善。至1993年,文化设施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戏院、电影院、工人文化宫、新华书店、体育场等。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及各种文艺队伍,构成了具有高州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一个以市为指导,以镇为中心,以村为基础,以户为补充的四级文化网,有力地推动了高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高州经济的辉煌与落后的成因。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1979年以来,高州全市(县)人民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全市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经济迅速增长。1990年以后,高州的农业生产连续获得好收成,农、林、牧、渔业持续发展。各级党政部门在加强对农业领导的同时,又根据市场需求,抓好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建立起一批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走出一条具有高州特色的“三高”农业路子。高州发展“三高”农业的经验,得到了省领导及农业专家的肯定,他们认为高州的“三高”农业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1991年,高州县被评为“第一届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1993年,高州县被评为“全国明星县”。 回顾历史,“高州模式”的辉煌令人自豪,但相对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我们高州的经济又远远落后,要从落后的阴影走出来,就必须找出落后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为什么高州的乡镇企业无法长大?为什么“高州模式”会慢慢落后?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有着不同看法,本人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1、小农意识强烈,普遍存在“小富则安”观念。“高州模式”是依靠大量农民洗脚上田,创办小企业滚动发展而形成的。但早期创业者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千万年来在农民中形成的“小农经济”、“小富则安 ”等观念根深蒂固,忧患意识不足,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目光和战略思维,最终制约了高州经济向前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全国经济蓬勃发展,各地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壮大,逐步占领全国市场并走出国门的时候,高州的民营经济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例如,高州的手套业一度领先全国,在80年代就

文档评论(0)

zjq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