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月”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及其诗文创作 一、作者生平及其主要创作 徐志摩(1897-1931),1896年旧历12月13日出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天资聪颖。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念书。1910年春,入杭州一中,同学中有郁达夫等。1915年夏,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同年赴天津,就读于北洋大学。1916年转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夏,离北大赴美,入克拉克大学社会系学习银行学。1919年6月,于克拉克大学毕业,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政治。1920年秋,离美赴英,据他自己说,“我到英国是为要从罗素。……我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衔的引诱,买船票过大西洋,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现通译为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认真念一点书去。”(《我所知道的康桥》) 但因此时罗素已被剑桥大学除名而未能如愿。“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我认识了狄更生先生。”经狄更生教授推荐入剑桥大学King’s College研究院。1921年开始写诗,《草上的露珠儿》为其新诗处女作。1922年,专程赴德国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10月回国。此后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和《努力周报》等报刊发表数量众多的新诗,成为引人注目的诗坛新秀。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陈西滢(源)、林徽因等。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担任翻译。6月随泰戈尔赴日访问。1925年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由中华书局代印,北新书局发行。3月,出国,经苏俄抵德国,随后旅行意、法等国,遍谒名人坟墓。8月回国,10月起任《晨报副镌》编辑。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任主编。与留美归国的闻一多等人一起共同倡导新诗格律化,在五四后的中国诗坛产生较大影响,成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1926年10月3日,与陆小曼在北京结婚。年底即到上海。1927年与胡适筹办新月书店,并任光华大学教授,曾兼东吴大学法学院英文教授。1928年3月,《新月》杂志创刊,任总编辑(但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新月派”代表人物则是梁实秋)。1929年,在光华大学与南京中央大学两处任教。1930年秋,应胡适邀请,到北大辅佐教务,仍兼光华大学课。1931年11月19日,他在南京搭乘一架军用飞机赴北京,为的是赶去参加林徽因的英文演讲会。不料因大雾,飞机在济南附近撞山身亡。噩耗传来,凡是熟悉志摩的人,无不为失去这样一位有着真性情的朋友哀婉痛惜。 1931年12月,胡适写了《追悼志摩》一文:“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被他带走了不少的云彩。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他常说: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们也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是狂风过去之后,我们的天空变惨淡了,变寂寞了,我们才感觉我们的天上的一片最可爱的云彩被狂风卷去了,永远不回来了! “这十几天里,常有朋友到家里来谈志摩,谈起来常常有人痛哭。在别处痛哭他的,一定还不少。志摩所以能使朋友这样哀念他,只是因为他的为人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回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徐志摩著作: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8)、《云游》(1932/7)散文集:《落叶》(1926)、《巴黎鳞爪》(1927)、《自剖》(1928)、《秋》(1931)、《爱眉小扎》(1936)小说集《轮盘》(1929/5)剧作:《卞昆冈》(发表于1928《新月》1卷2期)译作:《曼舒斐尔小说集》(1927)等 “新月诗派”的“盟主”与代表诗人之一 徐志摩并不像闻一多那样对于诗歌有一套“三美”的理论,但他在《猛虎集·序文》中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一个人。我想这五六年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比起闻一多来,他更为注重诗的音节美,特别注意韵律的铿锵和平仄的和谐。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行数的长短,字句的整齐的决定,全得凭你体会到音节的波动性”(《诗刊放假》)。他并不很讲究“句的均齐”,但却重视“节的匀称”,即让诗节自身的句子参差不齐,而在诗节间却追求对称。这种格律诗形态可看作是对闻一多所提出的新格律诗形式规律的补充。他将音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