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肌电信号的仿人型假手及其抓取力控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肌电信号的仿人型假手及其抓取力控制
的研究
RESEARCH ON EMG-BASED GRASP FORCE
CONTROL OF THE ANTHROPOMORPHIC
PROSTHETIC HAND
王新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年 4 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TP241.3 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681.5 密级:公开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肌电信号的仿人型假手及其抓取力控制
的研究
博士研究生:王新庆
导师:刘宏 教授
申请学位:工学博士
学科:机械电子工程
所 在 单 位:机电工程学院
答 辩 日 期:2012 年 4 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TP241.3
U.D.C.: 681.5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EngineeringRESEARCH ON EMG-BASED GRASP FORCE
CONTROL OF THE ANTHROPOMORPHIC
PROSTHETIC HAND
Wang Xinqing
Candidate:
Prof. Liu Hong
Supervisor:
Doctor of Engineer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Speciality:
Affiliation:
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pril, 2012
Date of Defenc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摘要
摘要
多自由度肌电假手是一种主要面向残疾人应用的仿生装置,它融合了生
物医学、机器人学、计算机学以及控制学等多个学科,其发展趋势也朝着仿人
化、智能化、控制自然化的方向转变。然而,不论是其结构本体还是控制方式
仍然与自然人手存在较大差距,大大延缓了假手的实用化进程。因此,本文针
对多自由度仿人假手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假手的外观、运动方式以及
功能的仿人性为目标,以期通过一种自然的控制方法改善假手的操作性能。主
要研究内容包括:5 自由度仿人假手的研制,假手连杆机构的运动学、静力学
以及动力学分析,单指的柔顺控制研究,基于 EMG 的抓取力预测及实验等。
本文首先从驱动、传动、感知、EMG 控制方法等假手关键技术环节对国
内外假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残疾人的实际需
求,基于仿生机电一体化的思想研制了新颖的五自由度假手。该假手采用五指
独立驱动方式,具有仿人形的外观以及运动方式,在人手大小的空间内实现了
驱动、传动、控制、力/位感知等众多功能的集成。具体地,以人手掌型为依
据,通过各手指位姿的特殊布置设计了一个弧形掌面;以人手的运动规律为基
础,通过平面耦合连杆机构实现了各手指的仿人形运动轨迹,特别地,针对拇
指独特的空间锥面运动方式,通过抓取仿真与昀大化交截体积结合的方法设计
了特殊构型的拇指,并通过空间连杆机构实现;以机械本体为依托,采用柔性
走线方式将传感以及控制模块巧妙集成,通过仿人形的手皮昀终实现了功能仿
人性与外观仿人性的融合。
对假手的控制需要建立在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本文针对假手的
连杆机构进行了运动学、静力学、以及动力学分析。不同于通常的串连机器人
分析方法,针对闭链机构固有的运动规律,分别采用拆分杆组法以及回转变换
张量法分析了平面以及空间耦合连杆机构的运动学,采用拆分杆组法分析了耦
合连杆机构的静力学,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虚拟弹簧法与拉格朗日法相结合进行
了动力学分析,从而能够获得完全解耦的动力学模型。上述分析一脉相承,既
验证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又为假手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假手抓取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单指的控制性能,本文采用阻
抗力跟踪的控制方法以兼顾接触的柔顺性以及接触力控制的准确性。针对阻抗
控制中接触力控制较差的问题引入间接自适应方法估计环境参数;基于假手传
- I - 摘要
感器的配置,采用信号融合以及模糊 PD 方法提高位置控制精度;采用广义动
量扰动观测器实现基于关节力矩的接触力估计,提高力信号的质量。通过假手
接触不同硬度物体以及环境位置变化下的实验表明,该阻抗控制方法能够以较
高的精度跟踪恒定的期望接触力。
假手作为人手的替代装置,其控制方式也必须尽可能地符合人的认知规
律。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多通道 EMG 的抓取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