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A D 4.某人患急性肠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 提供能量 B 供给营养 C 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 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 C A、B、C、D、E各代表什么?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成员 上午6h 上午10h 中午12h 下午2h 傍晚6h 晚上9h 母亲 37.0℃ 37.2 ℃ 37.3℃ 37.4℃ 37.2 ℃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 37.1℃ 36.9 ℃ 自己(成年) 37.1 ℃ 37.3 ℃ 37.4 ℃ 37.5 ℃ 37.3 ℃ 37.1 ℃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略高于男子。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结 论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如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血浆的PH:7.35-7.45 体温:37OC左右 渗透压:渗透压770kPa (37OC) 稳态的事实 稳态的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稳态的特点: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提出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 贝尔纳 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 坎农 提出:内环境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它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 系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小 结  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