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博会 中国馆建设
一、中国馆建设
中国馆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省区市联合馆)两部分,上为国家馆,底层为地区馆。。
国家馆表现的是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其风格刚劲,蕴含厚重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兼具现代建筑风格,以独特新颖的“东方之鼎”造型、鲜艳明亮的“中国红”,成为世博园区内最具吸引力的建筑,也是最具“世博”理念的大型公共建筑。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中国馆位于世博浦东园区A 片区,在国展路、博成路、云台路及上南路围合的地块内,西与世博轴相邻,北与滨江的世博文化中心相望,东为亚洲国家展区,地下与轨道交通8号线周家渡站相连。地块内有香港馆、澳门馆。建筑整体方面,中国馆建筑世博会期间被辟为国家馆和省区市联合馆两个展馆。中国馆规划建筑用地面积7.13万平方米,绿化率8.43%,建筑高度控制在69米(国家馆最高点)、60米(国家馆檐口高度)、13米
该馆建设投资28.6亿元,资金来源为上海世博会定向捐赠收入和上海世博会定向赞助收入。
【建筑设计】
2007年4月25日,上海世博集团和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举办 “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征集公告发布会”,向全球华人建筑设计机构和个人征集中国馆的建设方案,建设部副部长黄卫、中国建筑学会会长宋春华、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以及10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和设计师参加会议。方案征集从4月25日至6月15日,共征集有效方案334个。参与者上至九旬老人,下至10 岁学童,地域涵盖中国内地、港澳台和欧美。
6月18—19日,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国内建筑界未参与方案征集的建筑大师、院士在上海对征集的方案进行评审。参选方案344件,经评审8件作品入围,分别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器”;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镌刻时空·铭记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腾飞的巨龙”;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水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正同心·盛世中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龙鳞凤羽·时空锦”;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谐中国韵”;香港综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版图空间”。
7月6日,上海世博集团向入围者发出招标邀请书,各入围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清华安地的“镌刻时空·铭记中国”方案,小巧简洁、造价低廉,是唯一能容纳31个省区市馆的,可惜缺少中国特色;其与上海建筑设计院联手,别出心裁地设计在外墙上“叠篆”,该方案有了质的飞跃。
8月17日,15位两院院士、建筑大师和人文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出“中国器” “叠篆” “龙”方案为三甲。建设方慎重考虑后,决定将“中国器” 方案与“叠篆”方案整合为中国馆方案的基础,并成立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首届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何镜堂为首的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何镜堂担任中国馆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简盟工作室建筑师张利任中国馆副总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倪阳任中国馆副总建筑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袁建平任中国馆副总设计师。该设计团队6个月内对方案进行了优化整合: “中国器”采用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斗拱”;中国馆的朝向从原面向西改为向南,使之符合中国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去掉原挂在鼎外的“水帘”使建筑直接显露;用古朴的篆字镌刻在建筑表面,象征中国文化悠久、地大物博,形成开放的空间广场;增加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柔化建筑风格。原设计通高50米的中庭,为把平层大空间留出布展,决定立体公共空间放在外围,使世博园最高的建筑中国馆成为园区的观景台,可俯视世博园区和黄浦江江景。
11月12日,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确定的方案: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壮观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地区馆水平展开,形成华冠之下公共活动空间,以舒展的形态映衬国家馆。国家馆的空间构成抽象于中国传统木构架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营建法则,以纵横穿插的现代的立体构成方式生成结构严密、层层悬挑的三维立体空间造型体系,在继承传统建造思维的同时展现出现代工程技术之美;地区馆建筑外墙利用金属百叶有规律地拼合,模拟镌刻出由二十四节气名称组成的叠篆体文字,使中华人文信息的密码得到转译和传承。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东方哲学“天人合一” “和谐共生” “道法自然”的思想。
【主体工程建设】
2007年12月18日,中国馆开工建设,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执委会执行主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宣布中国馆开工,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