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教育思想 ——“损之又损”的教育 制作人:谭露 道家教育思想 老庄及道家学派 论教育的作用 论理想人格 论学习与求知 老庄及道家学派 道家学派兴起于春秋末期而盛于战国,因其代表人物老聃、庄周以“道”为学说中心而得名。 战国思想局面:两大显学——儒墨,争执不休;道家起而参与,儒墨道三分天下。 儒家 墨家 共同性:“有为”,力变天下。 法家 道家 “无为”,适应世道。 人物介绍 老子是谁? 相传有三人:一为李耳,二为老莱子,三为周太史儋。 一般学者认为老子即老聃,春秋末期人。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吏也。 “生命的存在”者,“道”的化身。 庄子其人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道家学派早期的发展 一般认为道家的开创者是老聃,其学说的核心是“道”,主张“自然”、“无为”,与出世的儒墨各家相背,并由“无”的概念生发出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擅长于逆向思维的论证。 老聃之后,道家并没像儒家那样传承井然,也没有像墨家那样组织严密,但流派众多,也涌现了许多极具学术价值的流派极其代表思想。 道家的早期传人主要有:关尹、列御寇、杨朱(其中关列二人继承了老子的“貴柔清虚”思想套路,而杨朱却因为其入世精神广受道家内部的批判) 庄周:道家直系 通过“剽剥儒墨”的方法,批判百家,提升道家地位,“以明老子之术”,使道家有较大发展。 发展了老聃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对立主张,鄙弃和否定社会的一切,而大力崇拜自然。(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逍遥。《外物篇》记庄子曰:“人有能游,且不得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对有能游是游心,是精神上的自由;人所不能游的,是人置身于自然社会之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就是自由与必然的矛盾。 物我无别,是非无准,死生无待。(齐物论思想) 自然主义、遁世主义、相对主义 道家,教育,自然,人生的减法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法自然” 人是自然的人。最好的状态是婴儿般的素朴。 因此,道家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在人的身上施加人类文明影响的过程,而应是把得之社会的影响逐渐损弃的过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求自然,抛人为。 不要以人为破坏自然,不要以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对抗自然命运,不要以天性去殉仁义之类名分。 例子:《马蹄篇》 教育目的 教育总目标:“道”。认识、追求、实现“道”,以“道”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道”的本质特征:“无为”。 所希望培养的人:认识、追求、实现“道”的人。“无为” 、“无事” 、“无欲”的人。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教育内容 不争 即不争个人名利。 不争的具体内容:“不自见” 、“不自是” 、“不自伐” 、“不自矜”。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知知足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凡事不要走极端,时刻注意知足,时刻适可而止,不要过分,方得长久。 →矛盾分析法、辩证法思想。 柔弱处下 贵柔 人们应遵循“柔”的规律,培养“贵柔”的美德。 人们应经常保持“柔”的姿态。 “大成若缺” 、“大盈若冲”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清静无为 4.清静无为(对战争乱世的看法) 《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任何一场战争,最大的受害者都是百姓----普通士兵及战地平民,“一将功成万骨枯”。“不以兵强天下”,以什么强天下?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其实是对普天下百姓的大仁。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基于压力监测的输液港自动封堵装置.pdf VIP
- 菠菜种植课件PPT.pptx VIP
- 紫色复古风《莴苣姑娘》童话故事PPT模板.pptx VIP
- 盐雾试验报告-.docx VIP
- [青海]水电站厂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doc VIP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pptx VIP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内嵌视频+音频).pptx VIP
- 时间序列分析—基于Python王燕习题答案.pdf VIP
- 百度AI营销认证初级考试理论知识题库(628题).docx
- 2025年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题库(294道)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