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2:常用学术用语——学生笔记资料).pptVIP

《诗经研究》(2:常用学术用语——学生笔记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师培《近代汉学变迁论》中说:“古无‘汉学’之名,汉学之名始于近代。或以笃信好古该汉学之范围。然治汉学者,未必尽用汉儒之说;即用汉儒之说,亦未必用以治汉儒所治之书。是则所谓汉学者,不过用汉儒之训诂以说经,及用汉儒注书之条例以治群书耳,故所学即以汉学标名。” 何谓“宋学” 清人皮锡瑞《经学历史》:“前汉今文说,专明大义微言;后汉杂古文,多详章句训诂。章句训诂不能尽厌学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义理。此汉、宋之经学所以分也。”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曰:“故言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而止;创通经义,其业至晦庵而遂。而书院讲学,则其风至明末之东林而始竭。东林者,亦本经义推之政事,则仍北宋学术真源之所灌注也。” 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中:“大师教六诗:曰风、赋、比、兴、雅、颂。” 西汉中后期的《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孔颖达《毛诗正义》释曰:“六义次第如此者,詩之四始以風為先,故曰風;風之所用,以賦、比、興為之辭,故於風之下即次賦、比、興,然後次以雅、頌。雅、頌亦以賦、比、興為之。既見賦、比、興於風之下,明雅、頌亦同之。” “风”之内涵:张西堂《诗经六论》归纳出十三种 《毛诗大序》中说:“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是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 郑樵《六经奥论》:“風者出於風土,大槩小夫賤隸婦人女子之言。其意雖逺,其言淺近重複,故謂之‘風’。” 朱熹《诗集传》谓:“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释四诗名义》一文认为,“南”、“风”、“雅”、“颂”是四种诗体。 章太炎《国学概论》:“风空为气之激荡,气自口出,故曰风。当时之所谓风者,只是口中所讴唱罢了。” 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谓:“所谓《国风》,犹之乎说‘土乐’。” “雅”之内涵 《毛诗序》曰:“雅者,正也。” 《論語·述而》说孔子“《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释之曰:“雅,常也。《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 章太炎《大雅小雅说》认为,“雅”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 张西堂《诗经六论》、陈俊英《诗经漫话》主此说。 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则认为:“雅就是‘乌’字,似乎描写这种乐的呜呜之音。雅也就是‘夏’字,古代乐章叫作‘夏’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 大雅、小雅之分的三种说法 据政治内容而分 《毛詩序》中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据道德内容而分 苏辙《诗集传》认为:《小雅》有美有恶,表现的是“周德之衰”;《大雅》有美无恶,表现的是“文王之德”。 据音乐而分 郑樵《六经奥论》认为:“《小雅》、《大雅》者,特隨其音而寫之律耳。律有小吕、大吕,則歌《大雅》、《小雅》,宜其有别也。” 朱熹《诗集传》:“小雅,燕飨之乐也;大雅,朝会之乐也。” 余冠英《诗经选》:“可能原来只有一种雅乐,无所谓大小,后来有新的雅乐产生,便叫旧的为‘大雅’,新的为‘小雅’。” “颂”之内涵 从政治道德方面界定 《毛诗序》:“頌者,美盛徳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鄭《箋》谓:“頌之言容,天子之徳,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無不覆燾,無不持載,此之謂容。” 从音乐角度界定 阮元《研经堂集·释颂》认为,“颂”可训为“容”,“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颂,若元以后戏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作也。” 张西堂《诗经六论》认为,“颂”古时与“庸”通用,“庸”即“镛”,是一种奏乐用大钟,其声缓慢,其音庄重。 “赋”之内涵 从政治道德方面界定 鄭玄《周禮注疏》:“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敎善惡。” 从文学角度界定 《文心雕龍·銓賦》:“詩有六義,其二曰賦,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宋代李仲蒙:“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 朱熹《诗集传》:“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清代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赋为‘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尚是浅解。须知化工之妙处,全在随物赋形。故自屈宋以来,体物作文,名之曰赋,即随物赋形之义。” “比”之内涵 从政治道德内容方面界定 鄭玄《周禮注疏》:“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 从文学角度界定 李仲蒙:“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之内涵 从政治道德内容方面界定 鄭玄《周禮注疏》:“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兴’则环譬以托讽。”“‘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