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3月27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单独二胎政策正式实施。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70年代初的“只生一胎”,到本世纪初的“双独二胎”,最后演变成现在“单独二胎”。 我国政府出台这些政策有其生物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依据,其生物学依据是什么呢? 一、种群的概念 知识回顾:什么是种群?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一时间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你是怎样解读概念中的关键词? 一定自然区域 同一时间 同种生物 全部个体 区域内的同种生物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或受粉),存在基因交流,即只有一个基因库。 二、种群的特征 如果你是顺德区计划生育办主任,区政府需要你为政府确定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与人口相关的依据。你需要提供哪些依据?请列举: (一)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空间特征 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很低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 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 2、出生率和死亡率 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数量(密度)增大 种群密度(密度)减小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必须降低出生率 3、迁入和迁出率 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4、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请概括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的各自特点,并依此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⑴增长型: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密度)越来越大 ⑵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⑶衰退型: 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密度)越来越小 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5、性别比例 (1)雌雄相当型: 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 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家禽、奶牛等) (3)雌少雄多型: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性别比例的三种类型: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迁入率和迁出率 决定大小 和密度 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问题探讨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方法1:样方法 原则是什么? “随机取样” 请讨论: 1、调查什么样的种群可用样方法? 植物、微生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2、如何确定样方大小?(确定原则?) 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即样方中各年龄组成与整个种群中的年龄组成大致相等)。 3、应如何选择样方?(选取原则?) 随机取样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4、如何计数? 5、如何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各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再换算为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可。 怎样估算一片草原上老鼠的种群密度呢? 问题探讨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方法2:标志重捕法 第1次 第2次 标志 放回 重捕 请讨论: 1、调查什么样的种群可用标志重捕法? 群体有一定数量,活动能力强,范围大的动物 2、对所做标志应该有哪些要求?(标志原则?) ① 不能太醒目(避免被天敌利用识别捕食); ② 不易脱落 3、对重捕时间有哪些要求?(重捕原则?) ① 被放回的个体在群体中均匀分布; ② 没有较多的个体死亡、也没有较多的迁入选出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原理:N:M = n:m 4、如何计算种群数量? N=M(总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志数)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42×38)/12=133只 新 浪 微 博 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