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铁路隧道可能突水涌泥地段施工方案.doc

贵广铁路隧道可能突水涌泥地段施工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工程 XXXX 标段 x x隧道可能突水 涌泥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局集团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 2011年1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1?工程概况 1 2? 可能涌水突泥地段 1 3?施工方法及溶洞处理方案 2 3.1涌水、突泥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 3.2涌水、突泥段支护方案 3 3.3积极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5 4隧道工程涌水突泥应急预案 6 4.1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6 4.2 应急预案 7 PAGE 5 xx隧道可能突水涌泥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 1?工程概况 xx隧道隧区属中低山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河流、道路蜿蜒曲,冲沟发育。进口段多呈“V”型沟,地势陡峭,出口属低山缓坡地貌。测区地面标高350~750m,相对高差100~300m,自然坡度一般20~50°。坡顶、坡面普通覆盖坡残积土层,植被发育较好,多开垦为旱地、良田,呈现出层层梯田的状美景观,部分地带树木茂盛。在河谷、河谷坡脚多见基岩出露,山脊上局部见有基岩露头。隧道进口位于贵州省从江县独洞乡伦洞村,出口位于从江县宰告村,进口位于321国道北部15km的沟谷内,需要通过321国道与外界联系。 该隧道进口段位于平曲线R=9000m右偏曲线上,出口段位于平曲线R=12000m左偏曲线上,其他位于直线上。初期支护为锚喷支护,复合式衬砌。进口为端墙式洞门,出口为端墙式洞门。洞内采用无碴轨道,进口洞内设25m无碴轨道过渡段,出口采用无碴轨道,无碴轨道结构高度66cm。隧道两侧设置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尺寸为1.5m*2.2m(宽*高)。 2? 可能涌水突泥地段 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下伏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合山组上段(P2h2)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偶夹硅质岩),合山组下段(P2h1)页岩夹硅质岩,二叠系下段茅口组(P1m)灰岩,震旦系下统富禄组(Z1f)长石石英砂岩、页岩及砂岩,震旦系下统长安组上段(Z1c2)含砾泥质砂岩、长石石英和砂质泥岩,长安组下段(Z1c1 测区内构造线主要为北北东向,岩层走向一般为北北东向,受线路左侧发育的区域性譬洞断层影响,段内次级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有一向斜和xx断层及贯洞逆断层。 段内地表多为干燥坚硬粉质黏土,山高坡陡,不利于大气降雨的积留和对地下水的补给。测区地表径流主要为位于隧道进、出口端的小河流,及位于隧道南、北侧的小溪流。隧道区山体呈东西延伸走向,成为南北地表水的分水岭,隧道顶部为众溪流发育地,溪流流向渐离隧道区。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洞身范围内的基岩裂隙水,裂隙水具有分布不均匀、水量较小的特征,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其中断层带及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有利于地下水的聚集与运移,地下水较发育,水量较丰富。隧道出口段D2K273+290~+774.84为可溶岩分布地段,可溶岩被页岩或粘土(洞口附近)覆盖,地下水在线路两侧山凹中有出露,形成一连串水井,可见该段岩溶及岩溶水发育。 段内发育xx断层及贯洞逆断层,破碎带宽15~30m,断层导水性好,断层附近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差,开挖易发生掉块、塌方现象,由于断层地段具富水条件,可能发生突水现象,施工应引起足够重视。 3?施工方法及溶洞处理方案 本隧道施工可能会遇到岩溶地段,当遇到岩溶地段时,应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及现场实际,查明溶洞分布范围情况(大小、有无水,溶洞是否发育,以及其填冲物)、岩层的稳定情况和地下水流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长)等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涌水、突泥处理原则:以堵为主,限量排放。 3.1涌水、突泥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般隧道在地下水发育的断层破碎带或可能出现涌水、突泥地段,隧道开挖可能引起涌水、突泥、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通过超前预注浆控制地下水流量,保证施工安全。施工采用小导管注浆对隧道四周及掌子面围岩进行固结堵水,注浆加固范围严格按设计要求。并加强初期支护防拱部及掌子面失稳坍塌。对注浆盲区、注浆后的岩面渗漏水应采用小导管法补注浆(见表3.1)。 表3.1 岩溶隧道技术对策表 序号 项 目 技术对策 1 岩 溶 预 报 定性预测;洞内超前钻孔预报;隧底预探预报 2 岩溶地下水处理方案 暗沟排水方案;涵洞、泄水洞排水方案;渗沟、铺砌排水方案及注浆堵水方案 3 小型溶洞处理方案 浆砌封闭、回填压实;护拱防护;换填片石、加强衬砌;隧道底板梁 4 规模较大溶洞处理方案 支顶加固 支承墙加固;支承柱加固;拱桥支顶加固;挖孔桩支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