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A
文件名称
顶出系统设计标准
生效日期
2014-03-01
页 码
第 PAGE 13页 共 NUMPAGES 15页
【模具部技术文件,严禁私自影印 】
胶件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顶出质量好坏将最后决定胶件的质量;当模具打开时,胶件须留在具有顶出机构的半模(常在动模)上,利用顶出机构脱出胶件。
1.顶出设计原则:
(1)为使胶件不致因顶出产生变形,推力布置尽量均匀,并尽量靠近胶料收缩包紧的型芯,或者难于顶出的部位,如胶件细长柱位,采用司筒顶出。
(2)推力点应作用在胶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部位,避免作用在薄胶位,作用面也应尽可能大一些,如突缘、(筋)骨位、壳体壁缘等位置,筒形胶件多采用推板顶出。
(3)避免顶出痕迹影响胶件外观,顶出位置应设在胶件隐蔽面(内部)或非外观表明;对透明胶件尤其须注意顶出顶出位置及顶出形式的选择。
(4)避免因真空吸附而使胶件产生顶白、变形,可采用复合顶出或用透气钢排气,如顶杆与推板或顶杆与顶块顶出,顶杆适当加大配合间隙排气,必要时还可设置进气阀。
(5)顶出机构应运作可靠、灵活,且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如摆杆、斜顶顶出,应提高滑碰面强度、耐磨性,滑动面开设润滑槽;也可渗氮处理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
(6)模具回针长度应在合模后,与前模板接触或低于0.1mm,如上图所示。
(7)弹簧复位常用于顶针板回位;由于弹簧复位不可靠,不可用作可靠的先复位。
二 常用的顶出机构
1顶针、扁顶针顶出
1.1 胶件顶出常用方式有顶针、司筒、扁顶针、推板顶出;由于司筒、扁顶价格较高(比顶针贵8~9倍),推板顶出多用在筒型薄壳胶件,因此,顶出使用最多的是顶针。当胶件周围无法布置顶针,如周围多为深骨位,骨深?15mm时,可采用扁顶针顶出。顶针、扁顶针表面硬度在HRC55以上,表面粗糙度Ra1.6以下。顶针、扁顶针顶出机构如图,
设计要点如下:
(1)顶针直径 d??2.5mm时,选用有托顶针,提高顶针强度。
(2)扁顶针、有托顶针 K?H。
(3)顶位面是斜面,顶针固定端须加定位销;为防止顶出滑动,斜面可加工多个R小槽,如图所示。
(4)扁顶针、顶针与孔配合长度L=10~15mm;对小直径顶针L取直径的5~6倍。
(5)顶针距型腔边至少0.15mm。
(6)避免顶针与前模产生碰面,此结果易损伤前模或出披峰。
1.2 顶针位的布置原则
(1)顶针布置应使顶出力尽量平衡。结构复杂部位所需脱模力较大,顶针数量应相应增加。
(2)顶针应设置于有效部位,如骨位、柱位、台阶、金属嵌件、局部厚胶等结构复杂部位。骨位、柱位两侧的顶针应尽量对称布置,顶针与骨位、柱位的边间距一般取D=1.5mm,如下图所示,另外,应尽量保证柱位两侧顶针的中心连线通过柱位中心。
合理布置
合理布置
不合理布置
顶针中心连线未通过柱位中心
顶针中心连线通过柱位中心
对称布置
对称布置
(3)避免跨台阶或在斜面上设置顶针,顶针顶面应尽量平缓,顶针应布置于胶件受力较好的结构部位。如图所示。
顶针顶面为斜面、台阶
顶针顶面为斜面、台阶
不好
顶针顶面为平面
较好
顶针
受力结构较好部位
(4)在胶件较深的骨位(深度≥20mm)或难于布置圆顶针时,应使用扁顶针。需要使用扁顶针时,扁顶针处尽量采用镶件形式以利于加工。如下左图
1—镶件
1—镶件2—扁顶针
尖、薄钢
碰前模面
1—前模 2—顶针 3—后模
(5)避免尖钢、薄钢,特别是顶针顶面不可碰触前模面。如上右图
(6)顶针布置应考虑顶针与运水道的边间距,避免影响运水道的加工及漏水。
(7)考虑顶针的排气功能,为了顶出时的排气,在易形成抽真空的部位应布置顶针。例如型腔较大平面处,虽胶件包紧力较小,但易形成抽真空,导致脱模力加大。
(8)有外观要求的胶件,顶针不能布置在外观面上,应采用其它顶出方法。
(9)对于透明胶件,顶针不能布置在需透光的部位。产品顶出部位的选择
(10)顶出位置设在顶出力大的地方,如靠近型芯、筋等处。
(11)顶出位置设在强度、刚度最大部位。如图
(11).在排气不良场所可以考虑加顶针以利于排气,例如在十字筋下。
(12).顶针布局时要三角形布置,平衡顶出。如图
1.3.顶针选用原则
(1)选用直径较大的顶针。即在有足够顶出位置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直径、且尺寸优先的顶针。
(2)选用顶针的规格应尽量少。选用顶针时,应调整顶针的大小使尺寸规格最少,同时尽量选用优先的尺寸系列。尺寸规格参见第十章11.1节。
(3)选用的顶针应满足顶出强度要求。顶出时,顶针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为避免小顶针弯曲变形,当顶针直径小于2.5mm时,应选用有托顶针。
(4)顶针直径优先整数,不要做小数或非标。如:?3,4,5,6,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一单元检测卷.doc VIP
- 2025中国农业银行秋招发布时间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三级医院评审医技组药事检查手册.ppt VIP
- 2024年昆仑物流有限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yc-ii22 路十路口说明书.doc VIP
- 北京恒安卫士协议书.docx VIP
- T_CPSS 1003-2023 直流散热风扇通用性能测试规范 .docx VIP
-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2张PPT)2025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护理查房制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图册(2025版).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