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与毁灭——从《玩偶之家》和《雷雨》看中西方女性在男权婚姻.doc

重生与毁灭——从《玩偶之家》和《雷雨》看中西方女性在男权婚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重生与毁灭——从《玩偶之家》和《雷雨》看中西方女性在男权婚姻中的地位 【作者】李洁 【关键词】 《玩偶之家》 《雷雨》 男权婚姻 女性地位 【指导老师】康建兵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最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一生创作了20多个剧本最著名的还是那些反映社会庸俗、势利、贪婪、腐败和黑暗的社会问题剧如《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等。这些剧本对资产主义社会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妇女解放、个性解放和人性自由进行了大胆的歌颂与追求。在《玩偶之家》中易卜生塑造了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勇敢女性——娜拉。无独有偶在20世纪的中国曹禺的《雷雨》也塑造了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女性——蘩漪。曹禺1910-1996是中国20世纪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他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和《原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重大发展和成熟。《玩偶之家》和《雷雨》这两部社会问题剧都是反映家庭问题的杰作都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其中娜拉和蘩漪这两位反抗封建礼教和宗教法律的女性为长期以来倍受压迫的女性同胞带来了反抗的勇气和力量。 国内易卜生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叶的胡适、鲁迅和瞿秋白等。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中提出易卜生主义概括出其戏剧的批判现实这一写实特征鲁迅曾编撰过易卜生特集瞿秋白从理论上阐述了易卜生精神的反叛主义思想根源。自此以后易卜生的名字在中国越来越为人所熟悉研究日渐细致深入范围更加广泛。既有综合探讨其剧的艺术之作亦有单篇分析既评价作品亦剖析其人思想并探讨其文学史地位。其中对于《玩偶之家》的研究尤甚有的对谁是玩偶进行分析如高玉秋的《〈玩偶之家〉谁是“玩偶”》有的阐明剧本的女权主义特点如周悦娜的《我属于我自己——从〈玩偶之家〉管窥女权主义》也有的环绕着隔阂、陌生感、男人与女人、人与人等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样一个情结对该剧作出新解如孙履芳的《陌生与困境——〈玩偶之家〉新解》等。 对曹禺的研究也有近70年历史尤其近20年成果卓著在此不一一列举。具体到《雷雨》新时期学者抛弃了解放前后一贯的展现作品思想意义和阶级分析方法着重从戏剧风格、剧作结构、语言成就和美学观念等角度进行解读。如钱谷融在《lt雷雨gt人物谈》中对剧中八个主要人物进行研究宋剑华的《试论lt雷雨gt的基督教色彩》从宗教文化影响来考察剧作同《玩偶之家》一样也有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蘩漪形象作出阐释如庄园的《被逼疯的知识女性——对〈雷雨〉的蘩漪进行女性主义个案分析》。 虽然两位戏剧大师所处时代不同但在创作思想上具有相通性而且《玩偶之家》对《雷雨》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具有明显的师承关系。因此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将会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两位戏剧大师的创作特色。人们对《玩偶之家》和《雷雨》的认识已达到相当深度但是它们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因此对两剧的认识过程还将不断持续下去。本人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从娜拉、蘩漪的女性身份地位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在男权传统势力压迫下女性的生存状况。 女性作为爱情、婚姻、家庭关系中比较弱的一个群体古往今来一直受着各种宗教礼法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男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禁锢下女性的身份地位只能尴尬地处于失去主权的附属地位。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为争取个性解放和婚姻家庭幸福她们不断同不合理的婚姻家庭制度和传统的观念习俗抗争。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会有生动的反映。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这样的女性文学形象她们身处社会的转型期在新的文化思潮深入人心、旧制度的影响还未彻底根除时接受了新的文化和观念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要求个性解放、崇尚自由平等。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她们宁可舍弃家庭、名誉、地位甚至牺牲生命。但由于社会习俗根深蒂固女性自身所固有的缺点以及男性中心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使这种抗争往往充满了悲剧色彩。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曹禺的《雷雨》这两部文学名著都是反映家庭问题的杰作都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挪威的娜拉和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蘩漪她们是反抗封建礼教、宗教法律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精神反叛的典型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悲剧给予了我们既丰富又深刻的启示。她们同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一个生活在看似欢乐和谐实为虚伪自私的银行职员家里一个生活在貌似有尊严有秩序实为冷酷专横的封建式的资本家家庭里。一个在两代人的脉脉温情中被突发事件震醒的时候一个在两代人的欺辱下就要闷死、渴死的时候两个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控诉与抗争。之后娜拉抛弃了玩偶之家坚决出走获得重生而蘩漪则在雷雨中将爱与精神共同毁灭。 一、玩偶与陈设品 一走出樊篱的女人——娜拉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一个从温柔多情的女性转变为旧传统观念的叛逆者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