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形成 1973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王洪文还当上了中共中央副主席。 (四)挫败“四人帮”“组阁”图谋 毛泽东建议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由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江青等人的“组阁”图谋,遭到挫败。 (五)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六)“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这种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 * 第九章 知识结构要点 探索中的 严重挫折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良好的开局 反右派运动 三面红旗运动 反右倾运动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文化大革命运动 全面建设的开端 早期探索的成果 经济政治方面成就 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形成重要建设原则 第一节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和 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提出“第二次结合”的背景 2.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956年1月,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现代科学进军”。 周恩来在会上指出:“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八大路线要点 正确分析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 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正处理论内容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作出科学分析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 强调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二节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二、“三面红旗”运动的开展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公社的设想,就是逐步地、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 作为中国社会的基层单位。 到1958年11月,全国原来的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合并为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9.1%。 1.所谓大,就是规模大,职能多 2.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 (二)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958年11月,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 1958年11、12月间,在武昌先后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 1959年2月,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 1959年3、4月间召开中央政治局上海会议。 (三)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四)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同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要求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废除供给制,停办公共食堂。 (五)“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影响 1.“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1962年1---2月间召开的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毛泽东在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并带头做了自我批评。 2.调整国民经济任务基本完成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 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2.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 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