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industrial structure),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二、产业结构的划分 产业结构研究是以产业分类研究为基础的,由于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和角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分类法。这里介绍两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即三次产业分类法和标准产业分类法。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 最著名的产业分类法是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A. fisher)首先提出的三次产业分类法,他依据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史,将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即农业和畜牧业,主要提供满足最基本生产需要的食物;第二次产业,是工业、制造业,主要提供满足人类除食物需要之外的其他物质生活资料产品;第三次产业,是劳务业,主要是为满足人类除物质生活资料需要之外的更高级的生活需要,提供各类服务,如商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分类法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采用三次产业划分法。 (二)标准产业分类法 标准产业分法是为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由联合国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学索引》,此《索引》对产业的分类即为标准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分类法把全部经济活动分成十大项,在每个大项下又分若干中项,每个中项又分为若干小项,每个小项下面再分若干细项。大、中、小、细四项都有统一的统计编码。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产业部门日益增多,部门间商品交易更加频繁,交易的内容和规模日趋扩大。 (二)现代经济增长取决于各种资源和资本、劳动力等的合理配置效果 (三)技术进步虽然对现代经济增长能做出巨大贡献,而技术进步的连续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 (四)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高速增长总是与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相伴而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强弱将决定着一国的经济兴衰,决定着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对比。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容及特点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涵义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经济中产业组成要素的构成和诸产业部门间质的联系及量的比例关系的总和。 农业是农村中的主要产业,但农业的发展也必须有为农业服务的各种配套产业,如为农业生产提供农用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的商业,以及相应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等,再加上农民生活服务的各种产业,就形成了农村产业结构。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 农村产业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农业始终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产业,也是农村产业系统的重要代表。 第二、农村产业结构中的非农产业往往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用生产资料供应产业和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产业;另一类是为农民生活服务的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 第三,在工业化的特殊形式,即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会对农村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二、农村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一)农村产业结构及变化趋势 自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共经历了4次大的调整: (1)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尚未摆脱短缺经济的困扰,解决温饱依然是个大问题,因此在农村经济中,农业增产成为最重要的目标。 2)1984年,农业生产在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又获得大丰收,这一方面使农民吃饭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迫切需要在非农产业寻找就业门路。在此背景下,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村非农产业进入了一个全面高速发展的高峰期。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乡镇企业也普遍强化了企业管理,注重科技与人才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提高,农村非农产业进入第二发展的高峰期,非农产业占据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格局已经确立。 (4)1997年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进入1999年,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成为指导各地经济发展的新目标。从总体上看,1999年按增加值考察的中国农村产业结构仍然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区域间的结构差异继续存在,并且呈扩大态势。 (二)农村就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一)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调整我国的食物供给与贸易结构,推进劳动技术密集型农业产业的发展,应成为我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长期追寻的战略目标。 (二)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新型产业 (三)在第一产业加快发展和提高水平的同时,集中更大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村工业化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四)有计划地发展一大批小城镇,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 农业产业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