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 白居易为什么做《钱塘湖春行》?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西下夕阳, 断肠人在天崖。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xiàn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 “忽见”把夜行人急寻茅店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 研读与赏析 ①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蝉鸣”可见天酷热,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 个星天外”,要有时间,可见夜行之长。 ②“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夜行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 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兴?是喜出望外。 ③探究这首词的意趣。 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 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 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4)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有“曲妆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他被誉为“元人第一”近人把他的作品辑为《东篱乐府》纵观他的散曲,大多抒发个 人怀才不遇的悲哀,作品意境幽美,语言本色自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 * 诗词五首 观沧海 秋思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次北固山下 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 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 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jié 临: 登临 以: 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