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 年第 1 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2 No.1
第 32 卷(总第 133 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Feb., 2007
孔子养生思想的历史文化解读及其意义
1 2
王宏海 代璐遥
(1.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2.攀枝花学院 人文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养生是人们面对天灾人祸和社会激烈竞争调整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进
行自我审视与反思,树立健康的身心观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论语》等原典的研究,发现孔子有践履中庸,心平气
和;言说天命,调整心理;面对困境,心常坦然;饮食习惯,讲究卫生等养生思想。孔子的养生思想受到历代医学家和
思想家的重视,究其原因就在于孔子对生命的存在和意义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的理想境界。孔子的养生思想对现
代生活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孔子;养生;中庸;天命;饮食习惯
作者简介: 王宏海(1968), 男,河北沽源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及思想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B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6)01-0039-06 收稿日期:2006-10-28
人们长期受西方主客二分学术思想的影响,总是处于一种“是与否”,“对与不对”非 A 即 B,人为
对立的思维怪圈。当面对人如何生活才是幸福的这个普遍问题时,往往就会有儒家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成圣,道家有养生化精成仙,佛家修行成佛的答复,这种答复其实仅仅表明了儒释道
三家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理想世界,而并没有给出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当下的意义。其实,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正是当下给了人们存在的可能和存在的必要,而当下的生命意义绝对不是单面孔的,
而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多维度的,它们构成了鲜活的生命。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里,从某种
意义上讲,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和个体的身心健康分不开的,而且个体健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
件,孔子的生命哲学就在于在知命、正命、养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本文试图就孔子养
生思想之缘由,孔子养生思想之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对孔子的养生思想做一探析,以求教于同仁。
一、 问题之缘起
(一)学术研究的需要。孔子是古今中外的著名思想家,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孔子的思想,对于
人们了解真正的孔子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可是人们长期以来侧重对孔子的伦理价值思想的研究,认为儒
[1](P60) ①
家注重道德修养,老庄注重养生 。因此很少从历史、哲学、心理的角度对孔子养生思想进行研究 ,
究其原因,一是蔽于儒家德性之知疏于对儒家养生思想的研究,二是蔽于道家养生之见,而不知儒家思
①据笔者考察,目前对孔子养生之道的研究多限于医学、体育知识性方面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有:李畅友的《孔子
养生之道在中国养生学上的地位》,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2期;王琳 《孔子谈养生》,医学文选,1994年3期;《孔
子的养生之道》,兰台世界,1995年4期;李殿元 《孔子养生之道述评》,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5年 1期;王心熹《孔
子的养生之道》,华夏文化,1997年3期;赵世彤 《孔子养生之道》,长寿,1997年 7期;施观芬《孔子的养生之道探》,
医古文知识,1999年;解义勇《自强不息,大德必寿谈孔子的养生之道》,中国保健营养,2001年 8期;刘建华《孔
子的养生之道》,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 8期;边齐《孔子的养生之道》,解放军健康,2002年 5期;张琴《孔子的养
生之道》,养生月刊,2002年 8期;陈忠《孔子的养生思想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02 年4期;刘江为《孔子的养生之
道》,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