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别诗鉴赏》导学案
(总4课时)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别”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尤其是唐代的“送别诗”更是诗歌中
学习目标: 1.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感知送别诗的意象选择 2.体会送别诗的感情,分析送别诗的写作技巧 学习课时
第1课时:概括送别诗的情感特点,学习《春夜别友人》、《送魏万之京》。
第2课时:学习《送友人》,归纳送别诗的一般特点。
第3、4课时:完成送别诗练习
一、结合诗句概括出下面送别诗的情感特点
(1)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感:宽慰 对朋友的友好祝愿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表诗人高尚的志节 (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情感:情深意长的勉励 网
送别诗例析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eq \o(烟,\s\do4(△)),金樽/对/绮eq \o(筵,\s\do4(△))。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eq \o(川,\s\do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eq \o(天,\s\do4(△))。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eq \o(年,\s\do4(△))。
1.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1.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
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路(遥想)
景色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悠悠古道
情感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2.分析该诗的炼字艺术。
2.“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3.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技巧。
3.衬托(融情于景),借树阴遮住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亦可从“炼字”的角度回答,抓住“隐”、“没”两字来体会)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eq \o(歌,\s\do4(△)),昨夜/微霜/初渡/eq \o(河,\s\do4(△))。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eq \o(过,\s\do4(△))。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eq \o(多,\s\do4(△))。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eq \o(跎,\s\do4(△))。
1、诗歌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这首诗选择鸿雁、云山、树色、砧声等意象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抒发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2、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3.“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
4.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5.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2009学年新课程选修2《经济学常识》综合测试题.doc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doc
- 《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doc
-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的问题和对策.doc
-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docx
- “互联网+”环境下推进陶瓷行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doc
- 《室内外热环境实测》-实验报告书.doc
- “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的应用研究.doc
- 2008-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卷题型分类汇总.doc
- “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docx
- 高中科学实验室教学资源配置优化路径规划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体育运动技能训练与比赛战术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业经济学课程中的农业政策分析与农产品市场预测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科学实验中实验报告撰写技巧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师培训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法律课程中的法治理念普及与法律意识培养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青少年团体辅导在预防犯罪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