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实主义美术 音乐:伏尔加船夫曲 伏尔加船夫曲悠悠响起 沉郁而饱含感情与力量的男低音 由远及近地从我们的耳朵 渐渐的、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心灵 仿佛在个炎热的夏日 伏尔加河的河水在缓慢的流淌着 在炙热的沙地上 一群牵拉着纤绳的纤天们在“嘿嗬、嘿嗬”地叫喊着 【画作名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创作者】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俄国 【创作时期】19世纪80年代 【画作材质】布面油画 【画作风格】现实主义 【作品尺寸】131.5cm×281cm? 【现存藏】 圣彼得堡 俄罗斯国立美术馆 列宾自画像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巡回画派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背景 特点 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代表作 米勒(法国) 《播种者》 《拾穗者》 列宾(俄国)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伏尔加河写生,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 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再次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场景:干涸的伏尔加河河边画的底色:土黄色 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 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的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 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在队伍中部有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 画中的纤夫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老者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 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 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这个形象起着衬托领头老者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 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 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