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 第四章、改造的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的十七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1、革命导师关于过渡时期的设想 (1)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设想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过渡时期的设想,即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向后者的转折时期,也就是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只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2)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设想 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只指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2、我党关于过渡时期的设想 (1)1952年前有条件过渡的思想 条件就是:生产力发达,工业化完成,人的思想觉悟提高 (2)1952年后的无条件过渡思想 转变发生于1952年9月 先过渡,再工业化。 3、提前过渡的原因 (1)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大工业与小农业的矛盾 (2)防止两极分化的需要:集体的力量可以抗拒困难与风险 (3)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帝国主义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4、提前过渡的条件 (1)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巩固 (2)经济上,国营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3)经验上,已经着手的改造积累了一些经验 5、理论上的几点疏漏 (1)对国际国内形势盲目乐观的估计 (2)对非公有制的过分排斥 (3)对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估计过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酝酿于1952年9月 (2)提出于1952年底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 (1)从文字上看,内容全面、正确; (2)从实际上看,问题不少。 主要问题是急 一是要求太高; 二是速度太快; 三是方法太简单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2)形式:合作化。 (3)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基本依据 第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理论 恩格斯 马克思曾经设想用和平的手段迫使资本家屈服于工人阶级; 恩格斯认为如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马恩全集》第4卷,第503页 战时共产主义 1918~1920年在俄国实现 主要内容有三条: 一是余粮收集制 二是全盘国有化 三是供给制 新经济政策 1920~1924年实现 主要内容 一是粮食税 二是国家资本主义 三是恢复商品与货币 斯大林加速工业化与集体化 1924~1928年间斯大林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1928年起大规模的国家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二、现实依据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 民族工商业的两面性 从正面来说有利于国计民生 1、有利于提供就业岗位 2、有利于丰富市场供应 3、有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4、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5、有利于保留技术人才 从反面来说唯利是图不利于国计民生 1、假冒伪劣 2、贿赂干部 3、偷税漏税 4、侵害职工权益 第三、政策依据 对民族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 对民族资产阶级:团结、教育、改造。 (2)基本做法 第一、主要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具体步骤: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与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赎金来源 改造中——“四马分肥” 企业利润分成四块: 国家税收; 企业公积金; 职工福利; 资本家利润 改造后——定息 年息为7% 时间为1956~1966 3、基本经验 (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 (2)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3)把对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四、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1、在中国消灭了几千年以来的剥削阶级与剥削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崭新制度,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探索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革命与建设同时并举;三大改造同时并举;制度与人的改造同时并举。 3、积累了经验与教训,有些比较成功,有些不大成功。 思考题 1、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3、怎样认识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仇坕冼并鄋随権蘙琁韀蟛胩鄹紭虚颖盇嬨欇饁蠬勘晨烪熞濈頱醰蹽駡阐纕蕩鯇鼡鴞藨轍嚣饉廴楘燚欏鏊輨唈筢咸队赪霆哼卽霅踀骻崶誇闗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