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解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肠肛管解剖 王 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肛肠外科局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 直 肠 直 肠 概 述 矢状面两个弯曲 冠状面三个侧曲 3条直肠横襞(Houston瓣) 缺少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及完整肠系膜 毗 邻 直肠膀胱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直肠筋膜 直肠固有筋膜 直肠侧韧带 骶前筋膜 直肠骶骨筋膜 直肠固有筋膜 直肠侧韧带 25%有直肠中动脉的细小分支通过 直肠松动术扯裂侧韧带伴有25%的出血危险性 理论上,蒂结扎术要保留侧面直肠系膜组织,癌手术后这样做可能会限制侧面或直肠系膜边缘的充分性和完整性 骶前筋膜Waldeyer筋膜 手术分离至此易于引起骶前静脉损伤 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出血发生率为4.6%~7.0% 肛 管 定义 解剖学肛管:指齿状线至肛缘的部分,成人平均长2.5cm 外科学肛管:指肛缘到肛管直肠环平面的部分,成人平均长4cm 平时管腔紧闭成前后纵裂,当粪便通过时,被扩张成管状,管径可达3~4cm 向下向后与直肠成90°至100°的角度称直肠角(或肛直角) 肛管皮肤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表面光滑色白,没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 肛柱 肛管内面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 肛瓣 各肛柱下端之间呈半月形的粘膜皱襞,6~12个 肛窦  肛柱与肛瓣围成的小隐窝,,窦口向上,深约3~5mm,底部有肛腺的开口 肛乳头 是肛管与肛柱相接区隆起的小圆锥体或三角形的小隆起 乳头多为1~4个,数目、形态和大小因人而异,存在着个体差异 出现率为13%~47%,多数人没有肛乳头 若肛管处有感染、损伤及长期慢性刺激,譬如肛裂,肛乳头可增生变大,脱出肛门外,形成肛乳头炎或肛乳头肥大。有的可呈乳头瘤状,该乳头瘤为纤维性息肉 肛 垫 肛管上皮下由粘膜下肌、扩张的血管及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较厚的组织板,其特性与海绵体或勃起组织相似,故有人称此部粘膜为“直肠海绵体”或“肛门血管衬垫”(简称肛垫) 肛垫以“Y”形裂沟分为右前、右后和左外3块 正常情况下,肛门关闭时,它像环状气垫一样,可协助括约肌密闭肛管内脏,有维持肛门自制的作用 如果粘膜下支持组织变性或过度用力排便,则可引起肛垫的部分或全部下移而成痔 原发性内痔的好发部位多呈右前、右后及左外位,是与三分叶状肛垫的位置是一致的(3、7、11点) 痔 混合痔 外科学肛管的4个界限 肛门缘 括约肌间沟(肛白线,Hilton line) 齿线 肛管直肠线 肛门缘(肛门口):消化道最低的界限 括约肌间沟(肛白线,Hilton line):在肛门缘与齿线之间,距肛缘约1cm,正对内、外括约肌连接处。如将食指伸入肛管,可摸到肛门内、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有一个凹陷的沟,即括约肌间沟 齿线,在肛白线上方皮肤粘膜交界处,距肛缘约2.5cm有一环锯齿状的线叫齿线 齿线和肛白线之间表面光滑,光泽发亮,叫肛门梳(栉膜带) 栉膜是指齿线与括约肌间沟之间的肛管上皮,是肛管的正常结构。 栉膜区是肛管的最狭窄地带,先天或后天造成的肛管狭窄症、肛管纤维样变、肛门梳硬结和肛裂等均好发于此区。 栉膜带是60年前麦氏(Miles)作为肛裂的病因学说而提出来的。他设想由于某些慢性炎症对肛管的刺激,致使栉膜区上皮之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一条环形纤维组织带,束缚着肛门括约肌,使之失去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可形成肛裂。麦氏(Miles)称此纤维组织带为“栉膜带”。目前,实验证明,栉膜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对痉挛的内括约肌下缘的误解。新近国外出版的教科书上,“栉膜带”这个名词已不复出现 肛管直肠线:在齿线上方约1.5cm。肛门指诊时所触及的坚硬肌肉环,上缘即是肛管直肠线的位置。 肛管直肠肌肉 肛门内括约肌 为不随意肌,受植物神经支配 平时处于不自主的持续收缩状态,从而关闭肛门避免粪便泄漏 主动闭合肛门时,有补充随意肌功能的作用 肛裂患者大便时可致内括约肌痉挛,产生排便困难和剧痛。切断内括约肌可解除痉挛,切断后不会引起排便失禁 联合性纵行肌 构成: 直肠纵肌的延长 肛提肌悬带 外括约肌顶环的延长 联合纵肌 向内侧穿过内括约肌层,分布在肛管内皮形成非常薄的纤维肌束而固定栉膜,也称做Treiti韧带 分布在内痔血管丛的纤维也有人称为支持纤维 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纵行向下,分布在外括肌的皮下部和浅部,形成结缔组织性纤维隔膜,将坐骨直肠窝分隔为坐骨直肠窝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 穿过外括约肌皮下部形成终末纤维与肛门周围的皮肤相固定,也叫做肛门皱皮肌,纵肌收缩可使肛门呈放射状态收拢。 联合纵肌的功能 固定痔血管丛和肌肉、肛管和皮肤,协助括约功能 沙瑞夫(Sharif)认为其主要作用是缩短和扩张肛管以及外翻肛门口 哈斯(Haas)和福克斯(Fox)认为由其形成的网络可以减少手术分离括约肌后的功能破坏,并作为支撑物阻止痔和直肠脱垂的发生 抑制脓毒症扩散,隔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