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必背歌诀-经典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文档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实用文案 中医歌诀 中医歌诀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目录 TOC \o 1-3 \h \z \u 药 性 赋 1 第一章 寒性药 1 第二章 热性药 1 第三章 温性药 2 第四章 平性药 3 (附:必背中药歌诀) 4 濒湖脉学 5 浮 脉 5 沉 脉 5 迟 脉 5 数 脉 5 滑 脉 5 涩 脉 5 虚 脉 5 实 脉 6 长 脉 6 短 脉 6 洪 脉 6 微 脉 6 紧 脉 6 缓 脉 6 芤 脉 6 弦 脉 7 革 脉 7 牢 脉 7 濡 脉 7 弱 脉 7 散 脉 7 细 脉 7 伏 脉 7 动 脉 8 促 脉 8 结 脉 8 代 脉 8 四言诀 8 经脉与脉气 8 部位、诊法 8 五脏平脉 8 辨脉提纲 9 诸脉形态 9 诸脉主病 9 杂病脉象 9 妇儿脉法 10 奇经八脉诊法 10 真脏绝脉 10 汤 头 歌 诀 11 一、补益之剂 11 二、发表之剂 11 三、攻里之剂 12 四、涌吐之剂 12 五、和解之剂 12 六、表里之剂 12 七、消补之剂 13 八、理气之剂 13 九、理血之剂 14 十、祛风之剂 14 十一、祛寒之剂 15 十二、祛暑之剂 15 十三、利湿之剂 15 十四、润燥之剂 16 十五、泻火之剂 17 十六、除痰之剂 18 十七、收涩之剂 18 十八、杀虫之剂 19 十九、痈疡之剂 19 二十、经产之剂 19 附:(一)便用杂方 19 附:(二)幼科 20 医 学 三 字 经 21 医学三字经 卷一 21 医学三字经 卷二 22 中医内科汤证歌诀 25 中医诊断歌诀 34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36 中药顺口歌诀 42 标准文档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四小经典校对 药 性 赋 第一章 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 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 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 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 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 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 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第二章 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茇; 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 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 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 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 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观夫川椒达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lin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