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庙的建筑结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帥廟的建築結構: (一)格局 興建寺廟要請勘輿專家看風水、定方位,並按主祀的神格等級決定規模的大小。等級越高的神明在格局上可以享用正南座向的廟、擁有較多的廟門、配自較多的殿宇及較高敞的空間。一般寺廟常見的格局有以下四類。 單殿式:只有一殿,為各種寺廟的原型,最簡單的是一些連人都無法進入的小土地公廟;亦有前帶拜亭或左右帶護龍,形如三合院者,如桃園大溪齋明寺、北縣五股西雲寺。 兩殿式:配置有前殿及正殿,兩者間以廊道或拜亭相連。位於市街者常使用「兩殿兩廊」式,如同街屋,如宜蘭昭應宮;另一種左右設護龍,有如民宅的四合院,稱「兩殿兩廊兩護室」,此種格局是台灣常見的中型寺廟格局,如北縣淡水鄞山寺。 三殿式:包括前殿、正殿及後殿。其中,有狹長如街屋者,如台南祀典武廟;或正殿獨立在中呈「回」字形平面者,這是大型寺廟或孔廟才有的格局,如台北萬華龍山寺、台北保安宮。 4.多殿並連式:規模大的寺廟祀奉神祇種類多,配置如同大型宅第,形成左右並置的多個院落,如「曲」字形平面,如雲林北港朝天宮、台南山三國王廟。 (二)空間機能: 寺廟的空間是依照信徒祭拜的過程,依序排列, 以主祀神的位置為中軸,左右對稱配置,以實體的殿宇建築與虛體的廟埕相間,明暗有致,塑造出祭拜神明的虔敬氣氛。以下即依鹿港龍山寺的配置圖,一一來認識寺廟常見的空間機能。 山門或牌樓:獨立於寺廟建築前,是界定內外的出入口,也具有地標作用。 2.廟埕:各殿前鋪設石板的空地,此處可看到完整廟貌,也是廟會活動或搭建臨時戲臺的空間。是香客要入廟參拜前集合的場所,也是藝陣或童乩大展神通的地方。 3.前殿:為寺廟的第一殿,整體外觀最華麗,裝飾最繁複,如開三個們又稱三川殿,因「三川」原為「三穿」之意,屋頂通常分三段特稱三川脊。此處是信眾初拜的位置,所以被測開敞面向正殿。 戲臺(亭):民間有扮戲酬神的風俗,故戲臺一定面朝正殿,因看戲的主賓是神明。其形式有二種,一是與前殿背面連接的戲亭,如鹿港龍山寺及北縣淡水福佑宮;另一是位於前埕的獨立戲臺,如台北景美集應廟。 5.拜亭:位在正殿之前,是供信眾上香祭拜的空間,有時於地面嵌有一塊拜石,為祭拜時站立的特定位置,這裡常放置一個大香爐。 6.正殿:又稱大殿,為寺廟中的主祀空間,通常面積最大、高度最高、光線最幽暗,神像端坐中央,充分流露出莊嚴神秘的氣氛。內部的器物及文物最多,包括神龕、桌案、香爐、燈座、執事牌、簽筒、鐘鼓等。 7護室或廂廊:位於寺廟的左右兩側,可以是陪祀神明所在的偏殿,也可以是寺內僧侶或廟祝居住辦公的空間,早期一些地域觀念強的寺廟,還具有同籍移民的的會館功能。若試辦開敞式的廂廊,則常有一些重要的石碑立於壁面上。 8.後殿:為中軸上最後一進的殿宇,空間形式與正殿相同,但因祀奉陪祀神明,所以建築的高度及進深都小於正殿 (三)脊飾: 屋脊的功能是壓住瓦片,因位置明顯,也成為裝飾的重點。脊飾以剪黏最多,也有以泥塑或交趾陶來裝飾者,三川殿與正殿的題材略有不同。好的脊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