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语文组全体教师对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的中心发言人是赵秀梅老师,以《二泉映月》一课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七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展示我们的集体备课。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文本解读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所以先请赵老师来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
赵:《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10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但课文篇幅较长, 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所以难点较多。这是我在个人备课时对教材的理解,请各位老师谈谈你们的看法吧。
关:我想先谈谈自己在备课中对本单元的整体分析和把握。本单元以“有志者,事竟成”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介绍了不屈不挠奋斗的海伦 凯乐;虽然双目失明,饱受生活穷困和疾病折磨,但却依然热爱音乐、向往光明的阿炳;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的郑和;凭着决心、痴心、精心、恒心,耗费13年时间完成了辉煌巨著—《史记》的司马迁。本课是第二篇课文,在单元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在备课中,我通读了本单元课文,第三单元是由4篇叙事散文组成,集中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赵老师,类似于这一主题的课文,是不是你们的学生在上学期里学过一组?
赵:是的,我在备课时也想到了,就是第九册的第六单元——“百折不挠”,安排了《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课文,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唐:既然有了上学期学习的基础,相信赵老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时,定会驾轻就熟。
殷:在教学这种表现人物精神的文章时,我总有这种感觉,就是文章表面看起来思路清晰,内容不繁杂,但学生学起来却不容易融入真情,感受总是肤浅。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渴望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渴望真实、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做的就要唤醒学生的心灵,紧紧围绕“有志者,事竟成”这一主题,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教师激情满怀,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
(大家表示赞同)
马:我想就赵老师对对本篇课文的分析补充一点,《二泉映月》是一部传世之作,我们不仅要了解课文内容,更应该关注它的历史背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阿炳是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淀才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而本文正是浓缩了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创作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
孙:确实,这首乐曲向人们倾诉了阿炳坎坷的一生,既有对人生的无奈,又有对痛苦生活无尽的愤怒与抗争,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慨叹,动人心弦。所以我觉得本文的重点应该落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方面,进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学习阿炳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领会曲子的意境。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挫折。
王:我也觉得刚才几位老师的分析很准确,音乐本是天籁之声,只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听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热爱生活、善于品词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通读整篇课文,我们能够感受到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殷:课堂是师生的双边互动,“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备课时,在深入解读了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学情,为教学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大家表示赞同)
接下来请赵老师进行学情分析。
赵: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第三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我班的学生经过5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能力,但在理解内容、感悟文章内涵等要求上,有所欠缺,并且,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本文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阿炳人生经历的艰辛苦难,进而无从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深刻意境和丰富内涵。我认为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语言文字的优势,课前让学生搜集阿炳的相关资料,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多方接触文本知识。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孙:我觉得赵老师分析的很准确,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 09知识产权维护运用控制程序(含表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煤矿合法股权转让协议9篇.docx VIP
- GB_T 9711-2023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doc VIP
- 导体结构设计.xls VIP
-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doc VIP
- 生殖医学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pdf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共6篇).pdf VIP
- 球墨铸铁管与其它管材的连接件技术规范.docx VIP
- NB∕T 11273-2023 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