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改”出一片新天地
――湖南省泸溪县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情况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州南端,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县辖15个乡镇150个村(社区),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全县现有各类中小学校175所,在校学生36118人,在编教职工2970人。近年来,“全面改薄”东风劲吹,掀开了泸溪农村教育的崭新画面,目前,“最漂亮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在快乐的人是师生”在泸溪已是不争的事实。深秋时节,橘柚飘香。沿着沅江顺流而下,穿梭在莽莽群山怀抱之中的泸溪县城乡之间,出现在眼前的是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安全舒适的学生宿舍、宽敞明亮的食堂餐厅、宽阔平坦的运动场……处处折射出泸溪城乡教育面貌的深刻嬗变。
政府主导 城乡统筹 全面实施
“现在好了,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难而发愁了……”,对着位于泸溪县西部的泸溪四中,村民们高兴说,“现在农村学校条件和城里没有两样,城里有的,我们乡里也有。”校园内运动场、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等现代化教学、活动设施基本齐全。学校负责人说:“以前条件差,很多学生家长在城里租房陪读,现在条件好了起来,孩子也慢慢返乡就读”。2013年合水中学共有学生498人,2015年该校学生数达529人,大部分为本乡籍,其中9人从广东、上海等地转回。
近年来,我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明确“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突出优势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为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程,2014年,县委、县政府把“全面改薄”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泸溪县2014-2018全面改薄工作规划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责任落实、目标任务层层分解。
“各乡镇要认真做好摸底核实登记工作,各部门要优化办事程序……”在2014年7月召开的全县“全面改薄”工作动员会上,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对“全面改薄”工作作出了详细部署。推进中,我们强化部门联动,加速推进薄改项目实施。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启动了“全面改薄资金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对涉及到教育规划建设项目优先解决,从快办理各项建设手续,认真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为“全面改薄”工作开辟了“绿色通道”。县教育局组建了“全面改薄”工作办公室,在项目规划、统筹调度、工程推进、监督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对教育投入再多都不为过。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始终着高看一眼、深爱一层。为解决“全面改薄”资金筹措问题,县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全面改薄”工程。同时对征收入库的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照100%的比例,划拨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设账户,并积极整合各类教育扶贫资金。各职能部门认真执行教育建设工程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做好项目建设的征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对经营服务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在利用好中央和省、州“全面改薄”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多渠道、多举措筹集资金,有效保证了工程进度。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全面改薄”资金8059万元,新建、改扩建、竣工项目共20个,改造校舍总面积19289平方米,购置农村学校教学、生活设施8564台(件/套),添置图书110400万册,建成农村标准化学校54所。
规划先行 突出重点 有序推进
科学规划,才能做到有序推进。这是县教育局对“全面改薄”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提出的要求。
为了科学编制好“全面改薄”工作规划,我县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进程、人口增长及密度、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基础上,按照“一校一策”、“保基本、补短板”、“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了全县“全面改薄”(2014-2018)五年规划。根据规划, 全县计划在5年内投入资金22293万元,对农村2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新建校舍面积46161平方米,配备图书229372册,购置教学仪器16170套(台、件)。通过五年努力,使全县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等方面达到国家“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
在推进中,我县立足实情、突出重点,从最薄弱环节入手,补齐基本办学条件“短板”,使全县中小学生享有了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马王溪小学是离县城60多公里的一所村小,青年教师杨喜花利用“班班通”给孩子们上语文课。一幅幅精美的图片,配上文字解说,让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也学得开心。“能让农村娃娃享受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资源,太好了!”课后,杨老师说道。
2013年,我县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城乡教育信息化试点县,我县抢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