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分析.docVIP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3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为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为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给予患者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双束重建能更好地满足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关节镜;双束重建;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2(c)-0039-03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疾病[1-2]。一旦膝前交叉韧带发生损伤或断裂都将会引起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严重时会遗留后遗症。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关节镜下双束重建术和单束重建术[3-4]。为了探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本院选取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年龄为18~46岁,平均(25.1±10.6)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34例。患者均符合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肢体损伤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3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为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行常规髌前外侧入路行关节镜检查,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缝合或切除。在胫骨结节下1cm处行一3cm的皮肤斜行切口,显露鹅足后,取22cm的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对折后穿入四股10号Mersilk缝线,使用韧带编织线进行编织,使用55N张力台牵拉15min。屈膝90°,清除韧带残端,将胫骨端的导向器固定到45°,尖端置于后交叉韧带前7mm处,钻孔放导针。保持屈膝90°,经胫骨隧道钻入2.5mm克氏针定位,用蘑菇针钻取股骨隧道,保持股骨隧道的后壁2mm,将移植物放入骨道,屈膝110°,螺钉固定胫骨端,确保膝关节屈伸无撞击。冲洗关节腔,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使用支具固定患膝可伸屈30°的范围。   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前面操作同对照组,韧带编织线后,使用25N的张力台牵拉15min。从髌前内侧入路刨削器清除残端,屈膝110°,经前内侧附加入路建立后外侧束股骨隧道,使内口处于左膝的2点半位置,右膝的9点半位置,股骨内侧壁的附着点位于后壁前方5mm处,使用纽扣钻穿远端皮质,再用蘑菇钻扩大隧道至20mm,建立外侧束胫骨隧道,定位器设置为55°,和矢状面保持35°,尖端在后外侧束的胫骨附着点处,建立内侧束胫骨隧道,定位器设置为45°,和矢状面保持25°,尖端在前内侧束的胫骨附着点处。两隧道内口保持1mm骨桥,隧道外保持25mm的间隔,屈膝90°,建立前内侧束股骨隧道,使隧道内口位于左膝的13点半位置,右膝的11点位置,股骨内侧壁的附着点位于后壁前方5mm处,使用纽扣钻穿远端皮质,再用蘑菇钻扩大隧道至35mm,依次将后外侧束和前内侧束分别置入骨隧道,屈膝110°,于胫骨端前内侧束给予20N牵拉力,后外侧束给予25N牵拉力,固定胫骨端,确保膝关节屈伸无撞击。冲洗关节腔,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使用支具固定患膝可伸屈30°的范围。   1.3评分标准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参考张其亮等[5]研究的评分标准,分为症状、功能、体育活动三个部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Lysholm评分分为不稳定、绞锁、需要支持、上下楼、下蹲、跛行、疼痛、肿胀等8个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参考江东等[6]研究的评分标准,0~9分代表由差到好的不同等级,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