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乘势而上 克难奋进
以理念创新全面推进海西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杨有智
(2017年10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汇报发言的题目是:乘势而上,克难奋进,以理念创新全面推进海西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适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中国畜牧业协会在德令哈市举行“2017中国牦牛暨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这对进一步提升全州农牧业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政于1954年,辖格尔木、德令哈两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大柴旦、冷湖、茫崖三个行政委员会,共有44个乡镇(街道)、388个村(社区),常住人口60万,州域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1.7%,是青海省区域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州。海西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的资源,享有“聚宝盆”的美誉,是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是带动青海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青海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排头兵,肩负着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重大责任。
海西农牧业主要由绿洲农业和草原畜牧业两部分构成。绿洲农业沿柴达木盆地南北边缘呈环形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在13个万亩以上的灌区,渠系配套完善。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西州农牧业坚持以调结构、转方式、增产增效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推进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设施现代化、质量标准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打造特色产业,提升农牧业产业水平,增强综合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全州农作物耕种面积、牲畜存栏总量保持稳定,农作物单产、牲畜繁活率、商品率稳步提高,蔬菜、肉、奶、蛋、禽的产量和供给率不断增加,农牧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生产总值、增加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培育龙头企业60家、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113家,成立枸杞、畜牧业和设施农业3个产业协会。加快推进了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累计认证无公害产品24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11个,天峻牦牛、茶卡羊、格尔木蒙古羊、柴达木枸杞等7个具有地域特点的农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菜篮子”生产基地遍布全州。
柴达木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草原广袤、牧草营养丰富,高原特有的微生物群落富集,为牛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特殊条件。全州草地总面积 969.36 万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 731.51 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 75.46%。绿色养殖区达13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海西多类型牧场,绿色无污染的草料为放牧牛群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近年来海西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研究规划,注重安全测定,选育优良品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牦牛选育复壮”等项目的推进,为肉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州共存栏牦牛11万头,年出栏量达到5万头左右,实现单一产值近2亿元。建立了牦牛种牛场,柴达木黄牛保种基地,确定了核心群。从2008年起开展牦牛与柴达木黄牛杂交,生产的母犏牛以英国的安格斯肉牛品种做终端父本的三元杂交研究,到2013年首次在高原高寒地区创新应用牦牛远缘杂交配套技术生产出商品肉牛柴达木福牛,以生产柴达木福牛为目标,将牦牛育种、繁殖、饲养、管理到产品质量标准及加工技术等方面科研成果系统化综合配套应用,建立了牦牛、柴达木黄牛、犏牛及福牛组成的高原商品肉牛生产体系即柴达木肉牛产业。并规范了柴达木肉牛产业技术集成,推广牛人工授精、怀孕母牛补饲、犊牛早期断奶、标准化育肥等技术,平均受胎率71.46%,生产柴达木福牛12074头,成活牛犊10932头,成活率90.53%。柴达木福牛公母初生平均体重达到21.89公斤,24个月龄公母活体平均体重达529.6公斤,是牦牛同龄个体的2-3倍。出栏柴达木福牛4599头,增加牛肉产量2061.7吨,其中高档牛肉占15.59%。
(一)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产业系统形成的过程中,相继建立完善了全新的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系统、盆地绿洲农牧业生态循环系统和肉食品安全生产系统,使柴达木盆地生态保护与柴达木肉牛产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业推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的产业分工协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