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岩文化遗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 節 考古發現與意義 * 第 2 節 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這是阿美族的諺語。因為矮黑鬼的行動敏捷,又喜歡惡作劇嚇唬他人。雖然他們的玩笑都不會傷害他人的身體,卻常常弄得 「Hadahaday(哈搭哈代,原意:矮黑鬼)」 大家心神不寧,耽誤了許多正事。阿美族人以此比喻「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臺灣原住民的傳說留下了許多史前的非文字記錄,許多族群都遺留有關於矮黑人的傳說,但由於缺乏文字記載和強而力的考古實證,矮黑人的歷史和生活面貌,僅能經由耆老片段而模糊的口述得知。 第 節 考古發現與意義 1 2 第 節 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考古發現與意義 對於臺灣史前歷史的認識,除了透過原住民的傳說之外,主要還是來自考古學的研究成果。 臺灣考古學始於日治時期,1896 年日本學者在臺北芝山岩、圓山發現史前遺址,迄今全臺已有二千五百多處遺址出土。 臺灣史前文化的時空架構 史前文化 學者依據人類使用的工具製作方式與材質,將史前時代分為: 1.舊石器時代 2.新石器時代 3.金屬器時代 臺灣史前文化分布圖 舊石器時代 長濱文化 發現地點:臺東縣長濱鄉 存在時間:一萬五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 文化特徵: 1.已知用火 2.使用打製的石器 3.過著採集、漁獵的生活 發現 最早 網形文化 發現地點:臺灣西部 學者推測臺灣的舊石器文化可能和中國華南文化有關 左鎮人 發現地點:臺南 可能是在距今二~三萬年前從中國華南追逐獵物來臺 臺灣目前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新石器時代 時間:大約七千年至二千年前 代表文化遺址 1.早期:大坌坑文化 2.中期: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圓 山文化早期、牛罵頭文化、牛稠子文化、墾丁文化(發現稻穀)等 3.晚期:卑南文化 新石器時代 文化特徵 1.磨製石器 2.燒製陶器 3.農業的逐漸發展 漁獵 採集 定居產食 新石器時代早期:大坌坑文化 時間:距今約七千年前至四千多年 地點:臺北縣八里鄉 特徵:陶器上已有流暢的波浪狀花紋,由陶器紋飾的變化,反應出當時的人類已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 演化:逐漸沿著海岸四處擴散,形成新石器中期的「繩紋紅陶文化」。 1 新石器時代中期:圓山文化 時間:距今約四千八百年前至二千五百年左右 地點:臺灣北部沿海地區和臺北盆地 特徵:遺址曾發現仰身直肢墓葬,推測當時有將死者埋在貝塚中的習俗。 芝山岩文化 時間:距今約四千年至三千年前 地點:臺北市士林區芝山岩小山 發現碳化的稻穀及大量農具,顯示已具有相當純熟的稻作農業;由大量的動物骨骸及骨角器來看,漁獵亦占重要地位。 民國82年2月5日由內政部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並公告「芝山岩文化遺址」為臺北市二級古蹟。 牛罵頭文化 時間: 距今約4500至3500年前 地點:分布在臺中盆地海岸或溪畔階地、斜坡上及中游丘陵山地,以清水鎮最具代表 。 已有平埔族以此為生活之場域,出土的陶器以紅色細繩紋陶為主要特徵,農業發達,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並兼行漁撈和狩獵。 古蹟類別:縣定古蹟(中部最重要的「命名遺址古蹟」) 牛稠子文化 時間:距今約4700~3500年前之間 牛稠子文化分為二類型: 1.牛稠子類型:臺南、澎湖 2.墾丁類型:高雄和屏東 牛稠子類型的陶器較為單純,常見的為罐、缽兩種器形 墾丁類型的陶器種類繁多,除罐、缽之外,瓶、豆、鼎、盤等亦有發現 墾丁文化 時間:距今約4500~4000年前之間 發現碳化帶穗稻穀與印在陶片表層的稻穀遺痕,可能是臺灣最早的種稻紀錄。 挖掘出以珊瑚礁石灰岩拼湊出的石板棺墓葬以及陪葬品,體現史前人類的生死觀念。 新石器時代晚期:臺東的卑南文化 地點:聚落龐大,是目前所知分布範圍最大的史前遺址。 整齊羅列的石棺墓葬群,說明當時已有頗具組織的社會結構及喪葬禮儀。 臺灣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從舊石器時代發展來的? 從出土的文物判斷,有的是從大坌坑文化發展而來,有的是從中國華南或東南亞傳來,可見臺灣早期就是一個多元發展的地方。 金屬器時代 時間:距今二千多年前 代表文化: 1.十三行文化 2.番仔園文化 3.蔦松文化 4.靜浦文化 十三行遺址 可能是凱達格蘭族和噶瑪蘭族遺留下來的文化 是目前發現最早會煉鐵的史前文化 鐵製的工具使生產力大增,可與其他的族群進行交易。 從出土的許多器物,如瑪瑙、玻璃手環、中國錢幣及青銅刀柄等,說明十三行人與島內其他地區及中國有著活絡的交易關係。 番仔園文化 地點:臺中市大甲區 可能和中部地區的平埔族巴布拉族有密切的關係 蔦松文化 地點:臺南市永康區 可能與南部的西拉雅族有關連 靜浦文化 時間:約距今2000-500年前 地點:花蓮縣豐濱鄉 可能是阿美族的祖先所遺留下來的。出土的遺物以夾砂紅陶器為主,部分陶器形制和阿美族祭祀用器相似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