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十大消费陷阱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人十大消费陷阱案例 案例一、网上看病有陷阱 消费者钟先生,八十岁,患有十多年的糖尿病,服用过各种药物,打过胰岛素,住过几次医院,为了治疗糖尿病,他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但血糖还是偏高。治病心切的他突发奇想上网去查看,幻想着有比医院更好的治疗方法,当他输入“糖尿病治疗”几个字后,某医学研究院的广告跃入眼前:“不打胰岛素、不吃降糖药,在家轻轻松松治疗糖尿病,免费赠送高科技糖尿病治疗仪”。钟先生如获至宝,心想还唯独没用过治疗仪,不妨试一试。立刻打电话咨询,一位自称是医生的先生答复他,“我们可以治你的病,一个疗程3个月包好”。就这样钟先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不法商家设计好的陷阱中,他先后七次按照某医生的要求购买药品和保健品,直到花去25800元也未见糖尿病有所好转,这时方知上当受骗了。事后他回忆说,商家从来都不告诉他商家的具体名称和地址,每次都是通过快递公司进行药品、保健品和钱的交换,所收到的中药均无处方、无说明书、不开据发票。他打电话咨询都是转接,先问消费者是谁,然后再打过来,由专人解答,神神秘秘。 案例二、免费承诺藏陷阱 退休老人韩先生,患有十几年的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正在困惑时,一则某电视台早晨播出的某某养生苑节目吸引了他。第一次他花3000元购买了半年的某口服液,没过几天商家主动打来电话说公司在搞活动,只要买三个月的某口服液就免费赠送人参膏一箱,可以提高免疫力。他没禁得住诱惑就又花了1500元,五个月过去了韩先生发现自己的病毫无改善,才感觉上当了。 又如八十多岁的石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在工作时落下了职业病,颈椎有点僵硬,患过中风。一天他看到某报刊登的《颈椎病痛权威指南》一书免费发放广告,就拨打了电话,商家说他们有特效药,一用就灵,无效退款。石先生花了1380元买了一个疗程,服用后根本就不管用,商家又说你年纪大了,病顽固,再用一个疗程保证给你治好,消费者连用了三个疗程,花去4140元,也不见效。商家说不管用,就给你办理退款。从此电话就再也联系不上商家了。 案例三、虚假广告设陷阱 《广告法》第十六条规定:“推荐给个人自用的医疗器械的广告, 应当显著标明‘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中有禁忌内容、注意事项的,广告中应当显著标明‘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武先生七十多岁,患有腰间盘突出病。一天看到某报刊登有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广告,信以为真,广告将产品说得天花乱坠,一字不提使用禁忌,他花1680元邮购了一台治疗仪。等他打开说明书时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宜使用。因他患有心血管疾病,做过支架搭桥手术,心律失常,血压不稳。收到后立即要求商家退货,商家只退给他1000元,强行扣下680元。事后武先生无论怎么打电话,商家就是不接听。老人生气地说我们仅靠微薄的养老金过日子,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节省下几个钱竟被他们强行克扣。 河南六十多岁的周女士也投诉说,她患有脑血栓,心脏安有两个支架,因活动量小加之平时爱吃面食,导致她体重严重超标,有中度脂肪肝。正一筹莫展之时,看到某电视台播放的某牌瘦身茶广告,宣称一天能降一斤,她就花1680元购买了这种瘦身茶,服用10天后体重仍未减轻,商家说你吸收不好,需要继续治疗,她就按商家的要求又花700元买了酵素片,花300元买了参鹿汤,服完后还是没有效果,体重不仅没降,反而升高了。 案例四、迷信专家入陷阱 刘女士,七十四岁,患有毛细血管静脉曲张十余年,一天看了某电视台养生节目,介绍中药泡脚能治好她的疾病,她心想过去没用过中药,兴许能治好呢。商家信誓旦旦地说,治不好全额退款。刘女士付了950元买了泡脚的中药。十几天过去了效果不明显,这时有一位自称王院长的打来电话,说我亲自给你配药,只需要付1000元,保证能治好。用了一段时间,腿红肿,奇痒无比,王院长解释说这属于排毒反映。过了几天又换了一位自称是血管病专家的某教授打来电话说你需要配合药物调理,提高免疫力,再泡脚就好了,要抓紧治疗,否则将截至。刘女士一听吓坏了,又按教授的要求花700元买了蜂胶和蓝莓胶囊。此后商家不断以院长、副院长、专家、教授轮流打电话让她继续买药治疗,还承诺为她争取名额,花去的钱能报销80%,将款直接打到她本人的银行账户上。最终,刘女士不仅没治好病,反而两腿红肿、麻木,住进了医院。再联系这些专家时,商家均搪塞她,专家忙、院长出国了……。 案例五、“无理由退货”成陷阱 广州市消费者刘先生患有前列腺疾病,一天他打开某公司官网,看到在推销某品牌前列腺贴,“承诺15天内无理由退货”。他就花680元订购了一个疗程。刚用几天发现所贴患处皮肤红肿发炎,他立刻停止使用,打电话要求退货。商家说:“我们只管销售不管退货,谁给你的货你就找谁吧“,他又去找送货的快递要求退货,快递说:“我们只负责送货不负责退货,你需要找当时与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