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西学中心得体会.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西学中”心得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 ^% C) f: G P8 I5 U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 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 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 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 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 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 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 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 “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 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 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 m2 L1 |4 G$ C! C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4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 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 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 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 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 承中医传统。 K l4 C- G: b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k5 K _ p7 u 一是中医治未病。 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 正所谓“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 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 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 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 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 再运用三焦、 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 《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 一病而治各不同, 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 ”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 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 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 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的。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的关系问题, 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如何更好地秉承传统和发扬传统的问题, 而不应该成为为创新而创新的问题。 科技之于中医的入侵, 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因是追逐中药的高额利润。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应变化),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 预人体的生理功能, 使之自行向正常的方向转变, 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中医实质上是重在“调理”而非“治病”, 是把“养生”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理顺了,养好了,百病自然不生。 ! y: c. l1 x0 z% I 三、中医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 y1 S4 `( v2 d a7 B 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似乎有点悬乎,但事实的确如此。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 通应也” 。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统一,说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 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只有适应了自然规律,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 精神活动才能正常。 人是自然的产物, 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受自然界 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 在现代,我们在掌握了更多的科技知识和对自然界的认识 提高的同时,既不能夸大人与自然界的同一性,更不能忽视自然界对人的影响。 中医的很多观点是值得我们琢磨一番的。 \: _8 |% H- I: B7 M O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 《温病条辨 ; 序》上载有“医,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仁以成之。 ”所以首先是仁者才能为医。 中医还认为情志与五脏疾病有关:喜伤肺(笑能死人),怒伤肝(大动肝火,眼珠突出),恐伤肾(吓得尿裤子),思伤脾(单相思吃不下饭),悲伤心(不用解释啦)。这些都是在教导人们相互间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彼此间要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地生活。 二 0 一六年一月二十五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