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挥高校网络舆情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中重要的一种信息源,在信 息多元化的今天,其成为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 渠道。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而规避其消极方面,成为高校引 导、监管校园网络舆情面临的挑战。笔者在此拟从校园网络 舆情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上作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舆情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 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预防与抑制作用研究 (SGH10152);陕西省社科基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 社会认同机制构建——网络舆情的视角(11A00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的现状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是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繁荣的旗帜和方向。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 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耳熟能详的话语方式(由抽象到具 体、由深奥到通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两种形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学 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从意识形态层面来讲,其大众化就是 解决当代人们的政治信仰问题;而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 其大众化就是要解决人们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问题。政治 信仰与文化认同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一方面,文化认同以 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心理、行为规范提供着深 刻的情感归属感和心理支撑点,是实现其他认同的内在基 础;另一方面,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 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 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 作是某一政党的、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 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并自觉地以组织的要求来规范 自己的政治行为,并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 织的路线、方针、政策。” [1]
高校在校大学生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传承 对象,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用什 么样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近年来 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艰辛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 果,但仍然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效果有待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与方法亟待拓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尚未得到全社会的配合支持;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载体和方法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和薄弱” [2]以上问 题集中表现为:一是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 心存排斥、不信、不学;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和方法 过于单一、呆板,以“教”代“育”现象成为普遍:三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主要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支 撑,其教学效果容易被社会大环境中的负面现象所影响和消 解;四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理论上不断创新, 但实际状况是投入不足、成果不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和薄 弱。
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监管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载体和路径
1.网络舆情客观存在的特点及作用
关于舆情,简单地说,就是舆论的情况,网络舆情就是 互联网上网民就某一事态的舆论情况。国内最早对舆情进行 了系统性定义的是天津社科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研究员,其 研究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 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 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3]不过随着互联 网的广泛应用,不仅公共事务,一些公众人物、私人事务也 被人们所讨论,从而为舆情的定义赋予了新的内涵。基于此, 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 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 的集合。” [4]可见,舆情,包括网络舆情,它是人们的情 感情绪、态度、认知和行为倾向的初始表露,这种表达呈现 出随意化、突发性、意识流等特点,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 化的东西,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
随着互联网在今天的广泛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 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载体有:微博、 新闻评论、BBS.论坛等。其表达快捷、方式互动、信息多 元等优势,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虚 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直接性与突发性。 网民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网站等途径,可以立即发表意见, 表意畅通直接;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 件通过不断地点击,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表达,就可以点 燃一片舆论;二是偏差性与隐蔽性。发言者都匿名上网,身 份虚拟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 情绪宣泄的空间。三是自由性和平等性。在网络的虚拟空间 里,人们没有了现实利益的羁绊,相互间以自由、平等的心 态进行交往,意见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更为随性和本意。总 之,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并且是一把双刃 剑,我们只有扬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