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 《石壕吏》;杜甫;学习目标;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到山东各处游历,《望岳》这首诗就写于这个时期。;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请用诗句回答:;杜甫出生在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生活的人们普遍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封侯万里,是当时人们普遍的人生目标。;杜甫有一个显赫的祖先,其13世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杜甫写作《望岳》时,他的父亲杜闲当时正担任山东兖州司马——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传统,他一辈子坚守着“奉儒守官”的信条,以“立功立德立言”为终生的人生理想。;写尽了泰山高远幽深,
神奇秀丽的形神;
展现了诗人青年时代
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春望》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春望;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其实是写实,虽然诗人这一年才45岁,但忧国,伤时,思家,悲己,都使他未老先衰。;历尽千辛万苦,杜甫终于从长安逃脱,到达了唐肃宗所在地,皇上见他忠心耿耿,赏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也就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相当于谏官。杜甫虽然有魏征直谏的勇气,但是唐肃宗却没有唐太宗纳谏的海量。于是,杜甫不可避免地被贬官了,尽管左拾遗本来就是个八品小官。从此,47岁的杜甫永远地离开了长安,颠沛流离,耳闻目睹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对于杜甫个人来说,这是巨大的不幸;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这是天纵的姻缘。一路上,杜甫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的传世名作,逐渐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吏呼:汝家有男丁否?
妇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呼:尚有他人否?
妇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怒呼:如此,叫我二人如何交差?
妇悲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忧国忧民,反映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诵读积累;; 在杜甫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登上高台远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登上岳阳楼感叹:“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羁旅苦、身世悲、家国忧一起袭来,他的笔下却仍是这样壮阔的景象!这又是何等广阔的胸怀!杜??人生的最后一年,遇到了好朋友李龟年,故人相见,感慨万千:“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他的诗歌,描摹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国运,被后世称为“诗史”,勾画出他一步步攀升“诗圣”的心路历程,让千百年后的我们敬之、仰之。 最后,让我们以郭沫若题在杜甫草堂上的对联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朝圣之旅!“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