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技术及应用
翟金辉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南京 211200)
【摘要】介绍了高频红外碳硫分析技术及国产仪器HW2000的工作原理,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常用的压力容器用钢试样中的最佳分析条件,用此工艺分析上海钢铁材料研究院生产的高、低碳硫两种标准钢样,其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
【关键词】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碳、硫;相对偏差
钢中碳主要是以碳化物形式存在,硫属于钢中的有害元素。在金属冶炼过程中,碳、硫均不可避免的流入钢材中,对钢材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金属材料诸多元素中,对碳硫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在国家标准中,有多种分析碳硫的方法,如:燃烧重量法、库仑法、电导法、非水滴定法等。但这些方法均属于化学方法,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和辅助设备,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而且会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水平的客观影响。所以,在国外,红外分析方法早已应用在碳硫元素的分析测定中。
根据生产对降低分析仪器和备品备件成本的需要,实现国产化的目标,用国产HW2000仪器对钢铁材料进行CS成分分析,经过两年多的试用,发现设备运行良好,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较高。
1.高频红外碳硫分析技术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分析方式,此技术是指在高频感应炉的高温下,于氧气流中,加助熔剂燃烧试样,碳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硫转化成二氧化硫,以红外吸收法测定氧气流中的碳硫化合物含量,进而转化为钢铁材料中碳硫元素的百分含量。
1.1高频加热原理
当金属导体处在一个高频交变电场中,根据法拉第感应定律,将在金属导体内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导体的电阻很小,从而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由焦耳-楞次定律Q=IRt可知,交变磁场将使导体中电流趋向导体表面流通,引起集肤效应,瞬间电流的密度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感应电流密度集中于导体的表面,即集肤效应就越严重。有效的导电面积减小,电阻增大,从而使导体迅速升温。采用此方式即可将钢样在短时内迅速加热并熔化。
1.2红外检测原理
CO2、SO2等气体分子在红外光波段,具有选择性吸收谱图,当某此特定波长的红外光通过CO2或SO2气体后,能产生强烈的光吸收,此吸收规律可由朗伯-比尔定律得出。
由于探测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探测器工作在线性区域内,则上式可改写为:
式中: 、分别为特定波长λ的入射光强和对应的电信值。
、分别为通过吸收池后出射光强和对应的电信值。
为被测气体在特定波长λ的吸收系数。
C为被测气体的浓度。
L为吸收池的长度。
由上式可知,当选定某一特定波长并且确定了分析池长度时,由测量光强I0能换算出混合气体中被测气体的浓度,这就是红外吸收能定量测量气体浓度的基本原理。
2.HW2000工作原理
本产品整机工作原理见下图:
这部分内容,贵公司比较专业,还请补充。
3.分析测试过程
3.1仪器及试样准备
3.1.1 HW2000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无锡英之诚公司生产,仪器使用AC 220V单相三线交流电源,配备5KVA净化交流稳压电源一台,保障电压波动小于±5%,频率波动小于±1%Hz;Sartorius电子天平,精度:0.0001g
3.1.2 载气:氧气纯度保证在95%以上。入口压力:×××××
3.1.3 选用上海钢铁材料研究所生产的标准钢样进行实验。
3.1.4 助熔剂选用40目的钨粒;将分析用的坩锅在1100℃的马弗炉内灼烧3h,自然冷却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保存备用。
3.2测试过程分析
3.2.1 压力容器用钢一般属于低碳钢,称样量的多少对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都有较大影响。称样量少,称量误差较大,称量结果对真实值影响较大;称样量太多,燃烧时样品容易飞溅,且试样熔融情况不佳,CO2和SO2的生成速度和释放速度都较慢,容易拖尾。通过大量试验,对比观察释放曲线,得出0.45g称样量效果最好。
3.2.2 助熔剂加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试样的熔融情况和CS元素的释放程度,过少会影响试样熔融率,过多会加重氧气的能耗。经过多次试验,最后确定钨粒的加入量为1.55g左右。
3.3.3 最短分析时间与截止值是计算机用来判别何时应该结束分析的依据。分析的最终结果与释放曲线的面积积分成正比,有效的释放曲线面积对结果的影响非常重要。分析时间过长,对低含量分析来说,增加了无用的检测后,由漂移引起的误差机会就增加;分析时间过短,对高含量分析来说,有用的检测输出将会别排除在分析结果之外。因此,对于常用的压力容器用钢,分析时间设定在30秒,碳截止值设定在5左右,硫截止值设定在6左右。
3.3.4 在分析样品时,除样品材料外,参与分析的还有坩锅、助熔剂、氧气等,尽管在燃烧之前对参与分析的各种材料进行过不同的方法处理,但这些材料中仍然含有微量的碳、硫成分。另外,系统中吸附微量的CO2和SO2在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仓储场地出租合同范本.docx VIP
- DL_T 596-202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ocx VIP
- 湖北农商行面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患者身份识别.pptx
- (正式版)D-L∕T 849.6-2016 电力设备专用测试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第6部分:高压谐振试验装置.docx VIP
- 族谱资料欢迎传阅妥善保管以存后世-陆氏家园.docx VIP
- 楼层别效用比与地价分配率.PDF VIP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的自动上料系统设计.docx VIP
-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pptx VIP
- 基于web体育馆场地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