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三骨症之介绍与临床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三天三骨症』之介紹與臨床治療 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 沈邑穎醫師 摘要: 『三天三骨症』(即現代的『肩胛肋骨綜合症』),是台灣地區常見的筋骨酸痛症之一。針灸界老前輩周左宇先生以一組穴位「天應穴、天髎穴、天柱穴、腕骨穴、絕骨穴、束骨穴」為主穴治療此症,效果顯著,故以該組穴名稱呼此症,然其應用及配穴理論鮮為人知,殊為可惜。 本文將從中西醫的角度說明該症的病因病機、所病經絡及肌肉群,然後以傳統及現代中醫經絡經穴學說、生物全息律、古今治療經驗等來探討『三天三骨症』的配穴原理,並附上作者臨證心得,印證療效。如此,一以彰顯中醫針灸之能,並希能將此配穴推廣,以作為中醫界先進臨證時之參考。 『三天三骨症』之介紹與臨床治療 一、前言: 『三天三骨症』即是現代所謂的『肩胛肋骨綜合症』。此名詞係由針灸界老前輩周左宇先生(也是筆者的恩師)首創。周師以一組穴位加減治療此症,效果顯著,故以該組穴名稱之。 周師原籍河北,早年師從大陸名針灸家承澹盦先生,後隨國民政府來台,復拜於孫培榮先生門下精進針灸。周師在台灣居住50餘年,以少將官階退役後,曾創辦【台北針灸義診中心】,每日病患上百人,累積豐富臨床經驗,並培育諸多針灸人才。周師發現台灣地區有三大常見經絡疾患,即肩胛肋骨綜合症(三天三骨症)、肩凝症(漏肩風)及坐骨神經痛(腰腿痛)。周師因此總結其病因病機及針灸治療法,期能解民眾疼痛之苦。筆者臨床應用之,療效明顯,幸蒙周師授權,特以此文推介與中醫同道參考。 二、三天三骨症之中醫病因病機: 周師認為本症與肩凝症及坐骨神經痛三症皆屬於中醫痺證。可因外傷、內臟疾患、勞損及風寒暑濕侵襲經絡,氣血痺阻而致筋脈凝滯、骨肉疼痛。[1] 伊智雄氏在其所編著的《實用中醫脊柱病學》[2]中,以本症的主要症狀,將其命名為「肩胛骨脊椎間疼痛」,亦屬痺證範疇,也可稱為「脊背痛」、「脊痛」。伊氏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有三:一為外力勞損,氣滯血瘀;二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三為風寒濕邪侵襲。書中並引用《諸病源候論?卷十》“此由體虛,腠裡開,風邪在筋故也。…邪客機關,則使筋攣,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肩背拘急也。”說明“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痺痛的產生多有“體虛”前提之理。其立論點與周師不謀而合。 三、三天三骨症之西醫病理: 現代醫學對於此類病症的原因認為可能與急慢性損傷、勞損及不良姿勢等有關,使得肩胛胸肋間的滑囊和軟組織充血、水腫等無菌性炎症。病患局部疼痛瘀血腫脹,功能障礙。涉及的神經根病變大多為第三、四、五頸神經。[3] 四、三天三骨症臨床症狀及針灸取穴: (一)臨床症狀: 依據周師所著「三大經絡疾患之針灸特效法則」[4],對三天三骨症的臨床症狀定義如下: 1.肩胛部位疼痛:包括酸痛、刺痛,肩部無法承重,放射痛則及於同側枕部、頭頂、上臂後側到手(太陽、少陽路線)。 2.同側胸壁第四、五肋間神經的分佈區會疼痛。 3.壓痛點: 斜方肌枕端(天柱穴)或頭端側緣。 斜方肌的肩端上方(秉風穴)。 肩胛內上角附近(曲垣、天髎)。 擠壓胸骨會加重肩胛區疼痛。 (二)針灸取穴: 1.三天:天應穴、天髎穴、天柱穴。 2.三骨:腕骨穴、絕骨穴、束骨穴。 (三)操作說明: 1.天髎穴須透曲垣,並採合谷刺法。 2.針腕骨穴若效不佳,以後谿穴代之。 3.天應穴拔罐放血後,以艾條灸30分鐘。 (四)臨證加減: 1.外感:加風池穴,同時絕骨穴透三陰交穴。 2.手麻:曲池穴透少海穴,手三里穴、肩髃穴採溫灸針。 3.虛勞:天宗穴隔薑五柱灸。 五、中醫經絡辨證: 三天三骨症病位在頸部及肩胛部,依據中醫傳統經絡學說,將循行於此部位之經絡及經脈病證整理於下表。 表一、循行於頸部及肩胛部的經絡及其有關之經脈病表 經 絡 循 行 經 脈 病 證 手太陽 小腸經 .…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 (1)是動則病…肩似拔,臑似折。 (2)是主液所生病者,…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足太陽 膀胱經 (1)…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 (2)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 (3)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 (1)是動則病…項如拔,脊痛,腰似折…。 (2)是主筋所生病者,…項、背、腰、尻、膕、踹、腳皆痛…。 手少陽 三焦經 …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 是主氣所生病者,…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 足少陽 膽 經 …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髁前及諸節皆痛…。 由上表看出,循行於頸部及肩胛部的經絡主要為手足太陽經及少陽經,其中,手足太陽經多行於後側,而手足少陽經則行於外側。同時,此四條經絡之經絡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