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都在用的10个黄金教育法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教师都在用的 10 个黄金教育法则 如何和学生相处,如何在学生面前建立威信并让他们朝好的方向发展,相信 这些是老师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毕竟,传道授业解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也要不断学 习、不断提升自己,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老师到底应该怎么教? 学生们究竟想要什么? 今天,为老师们推荐 10 个黄金教育法则,助广大老师一臂之力! 一、鱼缸法则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 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奇速君说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 老师们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常常会运用自身经验帮学生做出 选择。 这样一来,虽然短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 提高,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能力。 二、罗森塔尔效应 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在皮 格马利翁神话里,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 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目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 女竟活了。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 后来,学生们果然按照他所预料的方向发展了。 奇速君说 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常常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难题。 这个时候,老师应该适当地鼓励学生,给与他们期待与支持。 说不定您的哪句话,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三、强化定律 培养好习惯 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在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食物各放在一边。一 开始,鲸鱼猛烈撞击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自己无法通过玻璃,所以一段时间后, 它不再撞击了。一段时间后,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像有玻璃墙 时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奇速君说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 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 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 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 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早起背单词、定时 复习等。 毕竟,好习惯会让人受用终生。 四、狼性法则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将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 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秘、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 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地生存下 来。 奇速君说 怎么样培养好奇心呢?假设一个公园,没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没有曲折的道 路,我们从外面就能一览无遗,那你就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相反,正是有了这 些,我们才原意进去了解了解。这就是好奇心。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 学生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容易厌倦。因而学习就变得消极。 在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内容过于枯燥产生厌倦情绪,此时老师可 以通过一些类似于抽签、课前展示等含有游戏成分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五、梦想法则 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比尔老师布置了有关未来理想的作文。罗伯特同学满怀希望,描绘了一副万 马奔驰在200 亩牧场中的情景却被老师评价“太不切合实际”。虽然罗伯特被要 求重写作业,但他仍然坚持梦想,而这份作业成了激励他的动力。多年以后,他 果真拥有了200 亩的牧场。 奇速君说 有这样一个实验,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问到大学生,他们哈哈 大笑,拒绝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问到中学生,有人回答是“零”,有人回答“英 文字母O”。最后问到一年级小学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 球、是烧饼、是老师唱歌时的嘴、是老师发怒时的眼睛…… 这个实验的题目被命名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样丧失的”,非常贴切。 我们的教育常常致力于让学生达出“标准答案”,但人生道路上,还有许 多“正确答案”。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只告诉学生应该把知识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至 于过程,鼓励让学生去想。 六、南风效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