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生产行为理论
第四讲
2
生产就是将投入要素转化为产出的活动
投入要素
产 出
劳动
资本
土地
才能
产品
劳务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3
Production Function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F(L,K)
L代表劳动
K代表资本
比如:Q=L3-20LK+K2+20
4
相关划分:
根据要素与产量的关系——不变要素与可变要素
不变要素(Variable Input):不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要素
可变要素(Fixed input):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要素
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short run):在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不变要素的生产
长期生产(long run):在这个时期内,所有要素都是可变的生产
5
二、Production with One variable Input(Labor) --短期生产决策
(一)产量指标Q=f(L,K0)
总产量 (Total Product of Labor)
TPL=Q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of Labor)
APL=TPL/L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MPL=△TPL/△L
工人数L
总产量TPL
边际产量MPL
平均产量APL
0
0
1
13
13
13
2
30
17
15
3
60
30
20
4
104
44
26
5
134
30
26.8
6
156
22
26
7
168
12
24
8
176
8
22
9
180
4
20
10
180
0
18
11
176
-4
16
7
Q
O
MPL
TPL
APL
L
L0
(二)三条生产曲线
8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 --Principle that as the use of input increases with other inputs fixed, the resulting additions to output will eventually decrease.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增加一种可变要素的使用量,一开始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长,然后以递减的速度增长,再继续增加该种要素的使用量,产量就会绝对的减产。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9
思考——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水平不变
只有一种要素改变
可变要素投入量超过一定量后才出现递减
所增加的生产要素的效率是相同的
10
Q
O
第Ⅰ阶段
MPL
TPL
APL
L
第Ⅲ阶段
第Ⅱ阶段
L2
L1
(四)生产的合理阶段
练习
2019年7月11日0时16分
11
解答
2019年7月11日0时16分
12
13
三、Production with two variable inputs --长期生产决策
(一)等产量线(isoquants)
3K
80
120
150
2K
70
100
120
1K
50
70
80
1L
2L
3L
14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由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位置越高,产量水平越高
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凸向原点
15
(二)等产量曲线的其他类型
K
L
固定替代比例(线性生产函数)
Q=aL+bK
1
2
3
2
4
6
固定投入比例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Q1
Q2
Q1
Q2
Q3
16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表示Q取决于L/u和K/v中比值较小的一个。为满足最小投入要素组合的要求,就必须有:
因此,就有:
于是就体现了该生产函数的固定比例性质。
17
练习
已知函数为Q=min{2L,3K},求当Q=36时,L和K分别是多少?
解:为使生产要素最小化,要有Q=2L=3K,即:
36=2L=3K,于是,得到:
L=18 ,K=12
18
(三)要素间替代程度的衡量-边际技术替代率
The Marginal Rate of Technology Substitution(MRTS)
L
K
△L
△K
MRTSLK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19
MRTSLK递减表明:
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越来越难。
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所以,才存在要素的最佳配置问题。
20
(四)生产的合理区域与脊线
• A
•
B
K
L
21
(五)等成本曲线
C0=PLL+PKK
等成本线
22
等成本线的移动
成本变动
价格变动
23
K0
L
O
B
A
L0
E
K
Q1
Q2
Q3
产量最大化决策
(六)两种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一种情况
成本一定,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