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 润滑材料的选择应用 2.6.1润滑剂种类及其功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润滑材料的种类。 2.掌握润滑剂的种类及功能。 技能目标 掌握润滑剂的应用 情感目标 1.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的方式,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2.通过将枯燥的术语、定义和公式幽默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下能够愉悦学习的效果。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实践检验理论的成功体验。 学习重点——润滑剂的种类及功能 学习难点——润滑剂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情境引入 设备使用寿命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设备维护工作中的润滑状况,润滑材料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设备运行质量。因此,设备维护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任务导入 相对运动的两摩擦表面之问加入润滑剂,使两摩擦面之间形成油膜,将直接接触的干摩擦表面分隔开来,变干摩擦为润滑分子问的摩擦。对于绝大多数设备而言,解决摩擦和磨损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强润滑。 任务实施 (一)润滑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 1.按润滑介质分有气体润滑、液体润滑、润滑脂润滑、固体润滑和油雾润滑等。 2.按润滑剂供应方式分 有分散或单独式润滑和集中润滑。 (1)分散或单独式润滑。即每一部位的润滑都有单独的润滑装置。如电机主轴的两端支撑轴承各自单独润滑,常用油杯、油孔等润滑装置。 (2)集中式润滑。即各润滑部件共用一个润滑装置。如机器的减速箱中变速齿轮、轴承等采用集中润滑。 3.按润滑剂的供给系统分:有不循环和循环润滑系统。 (1)不循环润滑系统。供应到摩擦面的润滑剂,只润滑一次,不回收。如车床的大小刀架和滑轨等润滑处。这种方法用于简单、分散、低速、轻载、需要量小而油箱安装有困难的机器润滑部件。 (2)循环润滑系统。供应到摩擦面的润滑剂,在润滑后,又返回油池,经过过滤冷却后,继续多次使用。这种方法用于高速、重载、机件集中、需油量大的设备,如减速箱等。 4.按供给时问分有间歇润滑和连续润滑。 (1)问歇润滑。隔一定时间,向摩擦副供给润滑剂一次。一般用于负荷小、速度低或对润滑要求不高的机器部件。如车床大小刀架和滑轨等。 (2)连续润滑。在机器的整个运转过程中,对摩擦副连续不断地供油润滑。用于大负荷、速度高、有散热要求的机器部件。如高速运行的齿轮箱和各种轴承等。 5.按压力要求分有无压润滑和压力润滑。 (1)无压润滑。靠油液自身的重力流到润滑点,或用油槽、毛毡的毛细作用,将润滑油输到润滑点。这种方法简单、经济、方便,但供应的油量少,而且费时,不太可靠。 (2)压力润滑。用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送至摩擦面进行润滑,或靠轴承自身特点形成油膜进行润滑的方式。这种方法润滑效果好,可靠性高,但结构复杂,不太经济。用于大型高速、重载设备,如矿山提升机的主轴与轴承润滑。 (二)润滑剂种类及其功能 (1)液体润滑剂。它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润滑剂,包括矿物润滑油、动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等。具有防腐、减磨、冷却等作用。 (2)脂类润滑剂。其应用也很广泛,主要包括皂基润滑脂、烃基润滑脂、无机润滑脂、有机润滑脂等,具有防腐、减磨、密封等作用。 (3)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尼龙等。具有防腐、减摩、耐高温等作用。 (4)气体润滑剂。任何气体都可以作为气体润滑剂,常用的是空气,其次是氧气、二氧化碳等,一般情况下辅助油雾润滑。其主要用于结构复杂、精密机器的轴承润滑,具有防腐、减磨、浸透性强等作用。 1.润滑剂的类型及性质润滑剂按其常规状态下的存在形态可分四种基本类型: 2.润滑油的品种与应用 润滑油流动性好,容易进入支撑的承载区,它的冷却、清洁作用显著,但不能阻止灰尘进入。润滑油按照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分为机械油(高速机械油、普通机械油、重型机械油)、齿轮油C(普通齿轮油、双曲线齿轮油、开式齿轮油、车辆齿轮油)、内燃机油等。 根据GB 3141—82规定,除电器绝缘油、金属加工油、热传导和热处理油(以上三种不强迫使用该标准),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以上2种不适用该标准)外,所有润滑油一律使用40℃时的运动黏度作为油液的牌号。 (1)ISO标准牌号 ①黏度。有动力黏度弘(Pa·s)、运动黏度一(m2/s)和相对黏度。 ②黏度指数(VI)。指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特性。黏度指数愈高,润滑油的黏度受温度影响程度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