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浙江中医药学会.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阴病 肝经病变 厥热盛复 厥证总结 吐利总结 厥证 下利 1、热利(痢): 下利脓血——白头翁汤证(371、373) 2、厥阴燥化 热结旁流——小承气汤证(374) 3、下利后虚烦——栀子豉汤证375) 呕 哕 1、胃热脾寒证 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359) 2、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头痛吐涎沫——吴茱萸汤证(378) 3、转出少阳 呕而发热——小柴胡汤证(379) 霍乱病脉证并治 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1、炮附子和姜同用的方剂有( ) A.桂枝加附子汤 B.四逆汤 C.附子汤 D.真武汤 E.白通汤 2、厥阴热利可见于下列哪些汤证(  ) A.黄芩汤证 B.白头翁汤证 C.猪苓汤证 D.黄连汤证 E.小承气汤证 3、下列哪些病证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 ) A.呕而发热 B.热入血室 C.差后发热 D.阳微结 E.阳明蓄血证 4、便脓血可见于 A.葛根芩连汤证 B.白头翁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桃花汤证 E.黄芩汤证 5、下列脉证属太少两感证的是 A.发热头痛,脉反沉。 B.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 C.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 D.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 E.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 6、以下方中桂枝,不是为解表而设的是( ) A.桂枝去芍药汤 B.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C.桂枝甘草汤 D.桂枝加芍药汤 E.桂枝人参汤 7、气滞腹满是证有( ) A.大承气汤证 B.栀子厚朴汤证 C.调胃承气汤证 D.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E.五苓散证 8、有利水作用的方剂是( ) A.十枣汤 B.牡蛎泽泻散 C.猪苓汤 D.五苓散 E.附子汤 9、下列煮时需要用特殊的水( ) A.猪苓汤 B.枳实栀子豉汤 C.苓桂草枣汤 D.真武汤 E.黄芩汤 10、下列哪些属于厥阴寒证 A.四逆散证 B.寒湿热发黄证 C.吴茱萸汤证 D.当归四逆汤证 E.四逆汤证 * 个人简介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教授 从事《伤寒论》教学与科研以及中医临床工作。 照片 《伤寒论》研读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东汉末年 《伤寒论》 中“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伤寒论》发病方式:合病、并病、直中 合病:同时发生 并病:先后发病 直中:初病即为三阴病 伤寒的涵义 广义伤寒 狭义伤寒 一切外感热病 的总称 外感风寒 感而即发的疾病 《伤寒论》之 “伤寒” 《伤寒论》中 与“中风”相对而言的“伤寒” 辨太阳病辨证论治 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 太阳温病 病因 风邪为主 寒邪为主 温热之邪 脉证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1条)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2) 发热、无汗、喘、身体痛、脉浮紧(3) 发热、微恶寒、口渴(6) 治则 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 辛凉解表 方药 桂枝汤 麻黄汤 太阳病本证 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12条 病机:阳浮阴弱(卫气抗邪营不内守) 证候特点:腠理疏松 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35条 病机:正气抗邪,卫阳被束,营阴郁滞 证候特点:表闭、经脉闭、肺气闭 桂 枝 汤 桂枝 辛甘发散 解卫分之邪 芍药 滋阴和营 固护营阴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