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艺说明: 框架式楼梯梯段板两侧边及休息平台三侧边,必须设三道牢固的护身栏杆,栏高1.2m,外挂密目网。楼梯间两侧结构洞口按电梯井门洞口标准安装栅栏门。剪力墙式楼梯,需在梯井部位从底层搭设单排脚手架作为防护栏杆,立杆间距1.5m,水平杆平行于梯段斜向设置三道,高度不低于1m。 楼梯口防护 工艺说明: 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0mm但大于25m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严,盖板要有防止挪动移位的固定措施;边长为250-500m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做盖板,盖住洞口,盖板要保持四周搁置均匀,并有固定其位置不发生移位的措施;边长为500-1500mm的洞口,必须设置一层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删,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也可采用贯穿与混凝土楼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栅,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mm。 预留洞口防护(一) 工艺说明: 大于1500mmX1500mm的孔洞,四周应设钢管护身栏,其间支挂水平安全网。 预留洞口防护(二) 工艺说明: 水簸箕可以采用如图的石材边角料加工制作;也可以按照传统做法采用砂浆制品。 水落口及水落管-屋面水簸箕做法 水落口及水落管-瓦屋面成品檐沟 工艺说明: 瓦屋面可以采用安装成品檐沟,进行集中排水,成品檐沟与混凝土结构或木装饰板固定。 水落口及水落管-瓦屋面成品檐沟 工艺说明: 安装成品檐沟的瓦屋面,成品檐沟内的雨水通过安装的雨水管引入露台或直接排出。 水落口及水落管-瓦屋面雨水管安装 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出屋面管道 工艺说明: 管道根部按照防水要求做法八字角和附加层,卷材卷起至少250mm,上端用卡箍固定。砂浆墩与管道之间填塞柔性防水嵌缝油膏。砂浆墩外侧可根据设计要求的颜色和材质涂刷防水型外墙涂料。 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出屋面管道 工艺说明: 支架根部在做找平层时先做好混凝土墩,防水卷材卷到混凝土墩上部。然后做砂浆保护层,保护层与管道支架之间填塞柔性防水嵌缝油膏。 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出屋面支架 工艺说明: 伸出屋面管道、支架根部的找平层应做成圆锥台,管道根部5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20mm×20mm的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管道根部四周增设防水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小于300mm,该部位防水层收头处用金属箍(或镀锌钢丝)拧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保护墩应盖住防水收头,与屋面面层之间留置分格缝。 出屋面管道及支架-管道支架根部处理 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平屋面排风道 工艺说明: 滴水槽宽10mm,槽内平整光滑、楞角方正;盖板和腰线阳角平直方正。分色清晰、无污染,檐口做成坡度明显、底口光滑、线条顺直的鹰嘴;盖板顶部抹灰,应留置10mm宽分格缝,避免开裂。 出屋面管道及支架-平屋面排风道 工艺说明: 排风道、屋面检查孔等处屋面平瓦与立面结构相交部位,除使用与屋面配套的柔性卷材泛水处理外,必须全部使用防水砂浆将瓦与结构(木条)之间的缝隙填满灌实。 出屋面管道及支架-斜屋面排风道 工艺说明: 卫生间防水基层应采用1:2.5或1:3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厚度20mm,找平层应坚实无空鼓,表面应抹平压光。 卫生间基层要求 工艺说明:管根及墙角处抹圆弧,半径10mm。管根与找平层之间应留出20mm宽、10mm深凹槽。 管根、墙角处理 工艺说明: 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要求防水基层干燥,聚合物水泥(JS)聚合物乳液(丙烯酸)等防水涂料可在潮湿基层上施工,但基层不得有水。 含水率要求 工艺说明: 防水找平层施工应在找平层施工之后进行。地面向地漏处排水坡度为2%;地漏边缘向外50mm内排水坡度为5%;大面积公共厕浴间地面应分区,每一个分区设一个地漏,区域内排水坡度为2%,坡度直线长度不大于3m;公共厕浴间的门厅地面可以不设坡度。 基层坡度要求 工艺说明: 卫生间防水找平层应向卫生间门口外延伸250-300mm,防止卫生间内水通过卫生间外楼板渗漏。 门口防水 工艺说明: 聚氨酯类防水涂料应采用橡胶刮板涂刮,管根、转角处采用刷子;JS、丙烯酸类防水涂料应采用油漆刷或滚筒刷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应采用较硬的尼龙刷涂刷;界面渗透型防水液应采用喷雾器进行喷涂。 防水施工(一) 工艺说明: 防水涂料应分遍涂刷,每遍不能涂刷过厚。下一遍涂刷应在上一遍涂膜固化后进行,以手摸不粘手为准。下一遍涂刷方向应与上一遍方向垂直,涂刷遍数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涂膜厚度为准。 防水施工(二) 工艺说明: 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时,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1.2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膜厚度不应小于0.8mm或用料控制不应小于0.8kg/㎡;界面渗透型防水液与柔性防水涂料复合施工时厚度不应小于0.8mm;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