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都城变迁 国都之功能 行政管理 经贸中心 交通枢纽 教学科研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 旅游观光中心 民族感情和忠诚的集结地 国都选址要素 地面要平坦开阔 水源要充足 交通要通畅 周围要山环水绕,易于防守 所在区域经济要发达 山川秀丽,景色宜人 占卜结果 当条件不符合时 开始了迁都 都城变迁的不同时期及其各自特点 1·三河时期(三皇五帝→商末) 2·盆地时期(商末→宋) 3·东移近海时期(宋→今) 盘庚迁殷(三河时期) 原因 1·自然因素:土地肥沃→农业生产↑ 2·政治因素:a.抑制奢侈,倡导节俭→ 缓和 阶级矛盾; b. 王权VS贵族势力→王权↑,贵族势力↓; 3.军事因素:避开反叛势力→安全性↑ 奄→殷 北魏孝文帝迁都 平城→洛阳: 1.平城的斥力: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偏于北方一隅;土地贫瘠,粮食不足,交通不便,运粮困难;鲜卑贵族势力网强大;民族隔阂,文化冲突严重 2.洛阳的拉力:中原地区,利于对全国的控制;农业发达,运输方便;镇压中原地区的暴动,减少鲜卑贵族的影响;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与汉族地主的联系,巩固统治;当时经济已十分发达 平城→洛阳 明成祖迁都北京(近海时期) 较于南京,北京的优势: 1.地理条件优越、漕运便利; 2.朱棣的“根据地”,亲信多,地方势力巩固; 3.减少南京反对派的牵制; 4.地处北方咽喉,天子戍边,震慑蒙古 迁都后南京的地位:陪都,保留朝廷的官僚机构(形同虚设、作用微弱) 南京→北京 五大古都 千古兴亡 西安:西周、西汉 洛阳:东周、东汉、魏(三国时期)、西晋、北魏、 唐 开封:魏(战国中期)、梁晋汉周(五代) 北宋 北京:元、明、清 南京:东晋、吴(三国时期)、宋齐梁陈(南朝)、 南唐、民国 总体方向及趋势 西安→洛阳→开封→北京 先以东西向为主,西安→洛阳→开封 后以南北方向交替的变换,杭州→南京→北京 迁都的一般原因 黄河流域生态破坏 经济中心的东移或南移 军事、政治斗争中心的东移或南移 迁都的主要特征 一、经历了几个各具特色的时期 二、尽可能使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经济中 心一致 三、全国统一时期都城基本位于北方,南方建都多在分裂割据时期 历代国都变迁的启示 国都变迁受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国性的政治中心始终在农耕区内 少数民族在历代都城变迁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各种政治势力在都城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合适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张国硕:《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李炳均、刘敬坤:《关于历代建都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及建都特点的初步研究》, 第39页,《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叶骁军:《都城论》,第88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 葛剑雄:《葛剑雄自选集》,第11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德岑.古都篇[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162. 史念海.《中国古都形成的因素[A]·史念海·中国古都研究(第四集)[C] 》.杭 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87. 谭其骧.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J].历史教学问题 1983 (3): 37-38. 马正林.论西安城址选择的地理基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0 (1): 83. 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中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版 谢谢 观看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