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家园传播研究的逻辑追问.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期专题·名师指津:学科篇 40 2014.9 何处是家园? ——传播研究的逻辑追问 □ 吴 飞 013年底在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后,笔者与深圳大 学的吴予敏教授在首都机场候机厅里有过一次长谈。 2我们有一个相同的看法: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一开始就 走偏了。虽然中国的传播研究有不少成就,但存在严重的方 向性错误。 图为本文作者吴飞 communication,当时将这个词翻译成“公 一、传播研究在中国的“理论的旅行” 共传播”,而不是后来的“大众传播”),介 中国大陆传播学的引入分两次:一次 绍了一些传播学的知识。为了防止被指责 是上世纪50年代的早期引入,当时曾经在 为“宣扬资产阶级观点”,郑北渭加了一 内部作为“批判资产阶级”的材料,翻译 个按语,批判“公众传播工具”是“垄断 了一些西方传播学论著的片断,知悉者只 资产阶级控制舆论,制造舆论,毒害人民, 限于极少的几个大学新闻系的教师。第二 奴役人民的宣传工具”。1978年10月,日 次引入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1977年,“传 本新闻学会会长内川芳美教授访问中国。 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访问香港中文大学, 他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介绍了传播学。10月 提出要发掘中国文化中的传播学遗产。一 14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给当 年后,在其弟子余也鲁的努力下,香港和 时80多位第一届新闻学研究生做学术报 台湾两地,分别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中国 告。但是给他配的翻译由于对专业词句的 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研讨会, 陌生,无法翻译出来。后来他用英语讲话, 并找出了“12个探索的入口”,中国传播 在黑板上写出“mass communication”。 学研究的“本土化”探索也拉开了序幕。 1981年,复旦大学《新闻大学》创刊 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出版了“文 伊始即刊载陈韵昭等人系统介绍传播学的 革”后的第一家新闻学刊物《外国新闻事 论文和译作。如第一期首刊陈韵昭的《传 业资料》(郑北渭主编)。创刊号上发表了 学浅谈》,第2期发表了陈韵昭的《传与传 中国第一篇传播学译文《公共传播》(mass 播》,第5期载有陈韵昭《传的周折》,第 作者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本期专题·名师指津:学科篇 2014.9 41 6期载有陈韵昭摘译的《近年来国内有关西方传 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 播学的研究概况》,第9期刊登了《欧美大众传 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点的新闻学或传播 播研究的传统、特点和发展趋势》等等。1978年 学,使它在‘四化’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 9月,复旦大学新闻系开设了介绍传播学的选修 作用。”要翻译介绍几本有权威的、有代表性和 课。1981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生居延安 比较科学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