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之景与眼中之景-社会科学辑刊.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心中之景与眼中之景 —— 李春青 ( , 100875)   〔〕玄学; 文化语境; 意义模式   〔 〕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创 者, 都是自然的最早讴歌 者。他们也都是在两晋六朝玄学语境中建构自己的诗学话语。但由于各自出身与经历的不同, 他们对玄学精神采取了不同的把握方式 ,表现于诗歌作品, 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达到 不同的境界。陶渊明一生酷爱山水(还有酒) ,但他却未能成为山水诗的创 人,而且在他的作 品中也几乎没有 一篇是纯粹描写自然山水的, 这正是因为自然山水对他而言并非“眼中之 景”, 而是“心中之景”, 是生存环境, 即“田园”; 谢灵运能够成为山水诗的创 人,是因为自然 山水在他眼中是审美客体, 是描摹刻画的对象。 “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区别根本上不是对象 不同, 而是态度不同,是进入对象的方式不同。   〔〕207. 22 〔〕 〔〕100 1- 6 198( 200 1) 02- 0153- 06 I A   、 。 ,。    一、对陶诗、谢诗的文本分 ?, ; , 析 , 。   《》: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 。 、 网中, 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 ? 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方 ?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2000- 09- 15   〔〕( 1955- ) , ,,,, , 。 — 153 — 2001 2 ( 133 )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 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 自然。 力不任。循禄及穷海, 卧疴对空林。衾 ,。 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 、“ 举目眺岖 。 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 ”。 阴。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祁祁伤 , 。 “ 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 离群 ”、“”、“”、“”、“”、 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 , 。 : “”? ?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