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讲 张之洞的育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洋务教育与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2011年6月2日 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与西、旧与新、传统与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冲突和交融的历史。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及此后西方列强的步步进逼,使中国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一)张之洞生平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别号 香岩居士,晚年称抱冰老人,死谥“文襄”,直隶(今河北)南皮人,是清朝后期洋务派的重要首领。 张历任“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是清廷举足轻重的地方大员。 在督理地方期间,张之洞尤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创办了一批著名的书院和新式学堂,并大力提倡留学教育,对中国地方教育的发展和近代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也是清代咸丰状元孙家鼐任学务大臣时提出的“中体西用”论。 但是张之洞对此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并利用权力加以贯彻实行,所以成为中体西用的代表人物。 张之洞其人 /his/200811/967c78ef-8be8-4f3b-8ffc-23fc3713db5f.shtml (二)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 1、“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2、重视教育,兴办学堂,培养人才 3、改书院为学堂,废科举,推行新学制 1、“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在他的代表作《劝学篇》中有系统的论述。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这个思想,是洋务教育的中心,以后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纲领。 中学为体 他认为,中学的作用在于“固其根柢,端其识趣” 。 学中学的具体要求,“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 也就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中学”的内容 他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其中,尤其强调“明纲”,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 。这是针对维新派提倡民权,反对君权,主张男女平权等主张的。 张之洞指出:“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 经部是以“十三经”为主和附以解释经书、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十三经”即《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解释经书的著作如《经典释文》;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如《说文解字》。 史部是记述历代史实、地理、时令、职官、政书等著作及历史评论。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刘知几的《史通》,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子部包括儒家(孔子、孟子除外)、法家、道家、兵家、名家、墨家、释家(佛经除外)、农家、医家、杂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及天文、术数、艺术、器物、茶酒、花鸟虫鱼等方面的著作。 集部主要收历代作家诗文集(包括别集、总集)及诗文评论。 西学为用 所谓“西学”, 张之洞将其归纳为“西政”和“西艺、西史”三个方面。西政涵盖了教育、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领域;西艺主要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西学”的内容 其具体内容是:“学校、地理、度支(财政)、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 (《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学习顺序,小学堂应先学西艺,再学西政;大学堂则先西政后西艺。 他强调:“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 即学习西学是为“强中国”、“存中学”服务的,实质是抵御外侮入侵,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最要”,“政尤急于艺”。1901年,张之洞在致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的函札中的说法可视为对“西用”进一步解释:“其实变法有一紧要事,实为诸法之根,言之骇人耳。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张氏所说的西学为用,实为“西政为用”,倾向于引入宪政主义的君主制,而绝不限于西方的技术。 中学与西学的关系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实际上,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是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是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的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从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为反抗外国侵略不断进行斗争,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探索救国真理,在黑暗中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