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机场雷雨天气及其条件下的飞行管制方法.pdf

郑州机场雷雨天气及其条件下的飞行管制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郑州机场雷雨天气及其条件下的飞行管制方法 1 2 田果 陈康 (1)民航河南空管分局气象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河南省 451162 (2)民航河南空管分局管制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河南省 451162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 Micaps 资料以及雷达探测产品,从大气环流、稳定度以及雷达回波特 征等方面,分析了郑州新郑机场夏季一次典型的雷雨过程,及时为管制部门提供有效的雷雨 信息,提高管制部门夏季绕飞工作的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强对流 不稳定条件 雷达回波特征 绕飞 1 引言 雷暴是由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引起的天气现象,常伴有大风、低能见度、下击暴流、风切 变等天气,是危及飞行安全、破坏地面设施最主要的天气现象[1],由雷暴引发的极端天气是 河南省夏季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由于雷暴云中存在有强烈的颠簸和积冰等危险因素,严 重影响飞行安全。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了解夏季典型的雷雨天气过程尤其是雷雨的移向、 强度等,对于确保飞行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2 郑州管制区域特点及气象特征 2.1 郑州管制区域特点 郑州高空管制区位于大陆地区空中交通最繁忙的京、沪、穗、陕四个地区的中央,是大 陆地区流量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空域条件极为复杂,北京至广州的A461航路从南到北纵贯整 个区域,从上海飞往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的H14航路自东向西横穿区域,从中国中南地区、华 东地区去往欧洲的航班也经过郑州空域,目前郑州空域的飞行流量位居全国第四。 2.2 郑州区域气象特征 郑州空域地处中原,冷暖气流交汇,降水较多,雷雨天气频繁出现,每年的夏季都是黄 淮中下游以及河南南部的多雨季节,对管制指挥、安全保障造成很大影响。 2.3 郑州新郑机场气候特征 郑州新郑机场位于东经 113°50′26″,北纬 34°31′09″,属河南省北中部。按中国 气候区划分,河南省属大陆性温带季风型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地区;按河南省气候区划分, 机场位于豫西北丘陵干热少雨区与豫东北平原风沙易涝区的交界处。郑州新郑机场的气候特 点,概括来说就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多;秋季晴好降水少;冬季寒冷多大雾。 3 郑州区域雷雨天气的分析 3.1 本场雷雨天气过程 2012年7月24日下午18时(北京时)郑州机场上空开始出现云高为450米的低云,在20 时本场出现小雨天气,21时小雨停止,天空出现闪电,但并未闻到雷声,21时30分,风速突 然加大至平均风9米/秒,阵风15米/秒,温度下降,气压升高,21时40分,郑州机场顿时雷 电交加,出现雷伴中度降水,22时,减弱为雷伴弱降水,23时转为小雨,天气过程结束。 田果(1986 年 4 月—),女,河南郑州,助理工程师,从事民航气象预报工作。 3.2 区域雷雨天气过程 此次天气过程生成于河南省驻马店附近,位于区域内两条最重要航路——A461和B208 的交汇处,生成向西北方向移动,经过郑州新郑机场后又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再次经过京 广航路(A461),最后经濮阳(区域东北部)移出(如图1),移动过程中,雷暴强度几乎维 持不变,一直保持在45dBZ,此次雷暴过程强度稳定,在区域内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两次反 复经过京广航路,对于飞行管制形成了极高的难度。 图1 24日18:30、21:40、23:10时及25日01:10时组合反射率 3.3 大气环流背景 副热带高压是制约大气环流变化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 大型天气系统之一。它对西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的天气变化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副热带高压直 接影响大陆地区天气的主要是伸向大陆地区大陆的一个脊,脊的北侧与西风带副热带锋区相 邻,多气旋和锋面活动,上升运动强,多阴雨天气,脊的南侧为东风气流,当有东风波、台 风等热带天气系统活动时,常出现云、雨、雷暴,有时有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2]。从图2 中可看出: 在500hPa上, 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均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 副高脊线位于32 °N 左右,副高底侧东南偏东气流源源不断把暖湿气流输送到区域南部,为不稳定天气的产 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500hPa高度上的气流作为引导气流,先是引导雷暴向西北方向 移动,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图2 叠加了温度场、高度场和风场的24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