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大玮 2011.9.26-27徐州 目 录 一、农业灾害学原理 二、小麦对气象环境要求与生态气候区划 三、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 四、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 五、小麦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一、农业灾害学原理 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 灾害系统:孕灾环境、灾害源(致灾因子)、灾害载体、承灾体 灾害学:以灾害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生演变规律,寻求有效防灾减灾途径的新兴科学。 灾害事件五要素:时间、地点或范围、类型和性质、强度、直接间接损失 灾害的分类 目的:正确识别科学应对,防止误判 按照灾害源: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有交叉 自然灾害按照致灾因子:气象水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宇宙灾害。每大类分多个灾种,每灾种有多个类型。复合灾害 按照损失:巨灾、重灾、中灾、轻灾、微灾 按照发生特征:突发型、累积型(缓变型) 按照灾害链:原生、次生、衍生灾害 自然灾害共同特点:群发性、灾害链、周期性 灾害链: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相互作用,诱发或酿成原生灾害及同源灾害,并相继引发一系列次生或衍生灾害,以及灾害后果在时间和空间上链式传递的过程。 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原因:两大灾害带交叉部,地势落差导致物质迁移强烈,大陆性季风气候变异性,长期生态破坏,人均自然资源贫乏 生态过渡带脆弱多灾 社会发展与灾害:因灾死亡人数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绝对值上升,但占GDP%下降。 人类社会在与灾害斗争中发展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和30-40oN世界两大灾害带的交叉部 农业灾害:以农业系统为直接承灾体(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环境、农事作业),人类为间接和最终承灾体。 自然灾害为主:气象、地质、生物灾害 农业是对灾害最敏感的弱质产业:对象是生物,主要在露天生产。 发展中国家农业灾害严重原因:依靠农业原始积累发展工业,农业地位低下脆弱。自然条件严酷,长期生态破坏。减灾能力差。 农业灾害学:研究农业灾害规律与农业减灾对策及技术体系的科学。 农业自然灾害的特点:季节性和区域性强;多数灾害具有非线性;灾害与资源具有相对性;累积型灾害的危害往往大于突发型;复杂性、多样性和关联性。 农业灾害过程:孕育期、潜伏期、征兆显露期、爆发期、高潮期、消退期、恢复期。 减灾过程:灾前防、灾中抗、灾后补救恢复 农业减灾管理:体制,法制,机制(预警、响应、应急、统筹协调、风险转移分散),监测、预报、预案、风险分析与评估 农业减灾科技进步 风险=风险可能性与危害程度的乘积 R=P×S 农业是高自然风险的产业 减灾管理发展阶段:单灾种管理、综合减灾管理、风险管理 农业风险的管理对策:接受风险;消除或削弱风险源;消除灾害载体;时空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扩散转移;增强承灾体抗性与适应能力;切断诱发次生、衍生灾害的灾害链;转移、分散和共担风险。 气候变化带来农业灾害的新特点:南涝北旱,南方季节性干旱,热害加重,低温灾害仍频繁,病虫害世代重叠危害期长北扩。 二、小麦对气象环境要求与生态气候区划 温度:喜凉作物,0℃有光合,15~25℃最强,白天25℃午睡,日均25℃加速衰老。冬前需抗寒锻炼,穗分化前需春化阶段,源自高寒地区品种强冬性,源自低纬春性。有效生长期长的西北欧和青藏单产高或潜力大。 光照:喜光,长日照作物,原产高纬品种敏感 水分:冬小麦需水400~600mm,春小麦少需150mm。较不耐盐碱。 小麦种植界限和生态区划 冬麦、春麦、冬春麦混作,气候区划12区。 冬小麦越冬区划:稳定休眠区(黄河以北)、不稳定休眠区(黄淮)、无休眠区(长江中下游缓慢生长、西南活跃生长) 冬小麦北界:无稳定积雪地区多年平均极端最低-20℃,或积雪期5个月。 春小麦北界:少于1700~1800℃?d不能成熟 无明显南界,实际取决于湿热程度经济效益 按照水分管理:华北西北大部灌溉麦区,长江中下游雨养,其它地区旱作为主。 小麦不同生态区常发气象灾害: 北部冬麦区: 冻害、冬春旱、麦收连阴雨。 黄淮:干旱、 冻害、春霜冻、干热风、雨害。 长江中下游:湿害、冻害、光照弱灌浆凉品质差 西南:冬春旱、 南部早春霜冻、川东升温过快 华南:冬温过高生长期过短,收获常遇雨。 东北春麦:西部春旱风蚀,东北部雨害。 北部春麦:春夏干旱,夏季冰雹,冬春风蚀。 西北春麦:旱地低产,沙漠边缘干热风。 新疆冬春麦:积雪不稳定冻害,春夏冷凉年水源不足,沙漠边缘干热风,积雪五个月受雪害。 青藏春冬麦:冻害、干旱、霜冻、灌浆期低温。 三、小麦不同生育期常发气象灾害 苗期:旱涝影响整地播种出苗;晚播冬前积温少影响分蘖成穗;三叶前高温分蘖缺位蘖节浅,过早播秋暖年徒长易受冻;春小麦播种过早低温烂种,过晚分蘖期穗分化期缩短穗数粒数减少少。 越冬期:强烈低温、变温、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卫生检查评分标准.doc
- 卫校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doc
- 温度组别与引燃温度的关系.doc
- 我的家乡_河南PPT.ppt
-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会计学专业论文 范文提纲职称大学本科大专论文 社科管理教育.doc
-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以瑞士信贷集团为鉴.doc
- 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oc
- 我军士官院校教育体系创新研究.doc
- 无缝钢管公称直径.doc
- 吴冠中论文:我眼中的吴冠中.doc
- 2025年社区共享菜园项目市场需求与竞争分析报告.docx
- 碳中和目标下钢铁企业绿色生产碳排放交易策略研究.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与风险控制分析.docx
- 箱包服饰电商品牌2025年全渠道营销跨界合作营销策略.docx
- 2025年生物合成酶在工业应用的投资前景分析.docx
- 2025年社区共享菜园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研究报告.docx
- 中医药社区服务实施方案在社区医疗与儿童健康促进融合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趋势与战略分析白皮书.docx
- 2025年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分析.docx
-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困境与治理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