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对于这个当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杰姆逊却不急于给出答案。 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恐怕不在于如何定义和描述后现代,而在于如何让中国的听众和读者尽快了解与后现代相关的基本问题,诸如:西方文化是如何分期的?“后现代”之前是什么?“后现代主义”在理论层面的依据是什么?这些理论又是如何演变的?……等等。毕竟,当西方文化已经累积、发展至“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时候,身处20世纪80年代的我们对于那些现代的、结构主义的著作与观点却依然陌生。 阿尔图塞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还有曼德尔关于“晚期资本主义”的论述,都是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症候做出的进一步诊断。故此,在开始讨论后现代主义这一“正题”之前,杰姆逊感到有必要将后现代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他自己的理论资源做一个充分的交待。 他似乎把每一家理论都看成一处风景,一个故事。而他的任务,就是充作导游,引领听众和读者和他一起,进行一次轻松的旅行。 于是,对于每一种深厚晦涩的思想,杰姆逊都只撷取其中的一二片段,或是某个闪光点,加以糅和、改造,最后缝合进自己的体系之中,再使之趋向于一种与当代西方文化实践更相符合的文化逻辑——后现代主义。无论是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还是福柯、萨义德,甚至于更接近实践层面的麦克卢汉和大卫·里斯曼……所有这些令我们或者兴奋、或者挠头的名字,无论他们本人的观点有多么艰深晦涩,或者如何标新立异,杰姆逊却能轻轻巧巧地邀请他们,携带着各自思想的某个片段,在自己的精致结构中各就其位。他用叙述击退了实际的困难与读者的沮丧,使艰难的理论回溯真正变成了一次轻松的旅行。这种做法虽为杰姆逊招来了缺乏原创性的尖锐批评,却难以掩饰他的聪明和独到眼光,以及他那与生俱来的叙事冲动和高明的叙述技巧 在经过一番兜兜转转之后,杰姆逊终于进入全书的主题。他的表现绝不令人失望。“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确是全书之华彩,是最吸引人的章节。 杰姆逊跨越了诸多界限,从建筑、美术、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电视……等不同的领域选取了不同的作品加以分析,以感性的方式揭示后现代主义的特性。有趣的是,杰姆逊并非单刀直入,从理论层面对后现代的概念与特质加以直接限定,而是在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比照中,在对不同作品的分析中缓缓行进,娓娓道来,既揭示了后现代与现代的区别,又显现出二者之间的深层联系。从柯布里希耶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到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蒙克的《呼喊》、凡·高的《农民鞋》,到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钻石灰尘鞋》、可口可乐和玛丽莲·梦露的照片,杰姆逊为我们勾勒出的,是一个从炽烈的油画色彩到死灰色摄影底片的物质形式转变过程,也是一个从“孤独”、“焦虑”、“失语”到“耗尽”、“装饰”与“游戏”的心理结构转变过程,更是一个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转化过程。当然,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诸多特性远远不止这些,其他诸如平面化、历史感、深度的丧失等等,都是后现代的重要特质,都在杰姆逊为我们展开的画卷中,一一呈现。 然而,正当我们为了后现代主义的炫目色彩兴奋不已的时候,杰姆逊却一把扯下了后现代的文化面纱,冷冰冰地告诉我们,所有这些不过都是华美衣饰,存在于后现代之后的,就是日益强大而无处不在的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所有的一切——语词、艺术甚至关于后现代的理论本身,都像香水、时装或广告招贴一样,只是供人消费的商品而已 一、后现代相关的理论资源 (一)卢卡契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辑的《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一册(全书分为两册)最近问世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应该首先加以肯定。   乔治·卢卡契(Georg Lukács,一八八五——一九七一)的名字,对于我国文艺界并不陌生。早在四十年代初,著名美学家吕荧就在《七月》杂志上译载了卢卡契的《叙述与描写》一文(这里顺便提一句:吕荧同志曾因胡风一案的牵连,遭到了莫须有的批判。后来虽被解脱“胡风分子”之嫌,但身心已受重伤,成了个精神病患者。铺天盖地而来的“文化革命”当然不能放过这样的人,不管是不是精神病人。粉碎“四人帮”后,听说他已经冤死在狱中。奇怪的是,至今还不曾听见有关单位给这个冤魂平反昭雪)。这大概是解放前介绍到我国来的仅有的几篇之一。从五十年代中叶到六十年代初,中国作家协会曾委托《世界文学》编辑部编译过供内部研究用的资料汇编,收入了卢卡契的三十余篇论文。现在出版的这个《卢卡契文学论文集》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编印的。所以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出版的卢卡契文集。   卢卡契的文艺思想在六十年代以前,在各国的遭遇很不一样,有毁有誉。但是不管怎样,他的文艺思想现在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被目为本世纪最著名的文艺理论大家之一。趁《卢卡契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