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装配流水线的PLC控制设计.doc

课程设计(论文)-装配流水线的PLC控制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本科课程设计 PAGE 15 目 录 TOC \o 1-3 \h \z \u 前言 2 1. PLC及其应用 4 1.1 PLC的概念 4 1.2 PLC的组成 4 1.3 PLC的各组成元素的构成及功能 5 1.4 PLC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6 1.5 PLC的应用 7 2. 硬件选择 7 2.1对PLC的选取 7 2.2 PLC与其他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 10 3. 设计内容 10 3.1 机械结构和控制要求 10 3.2装配流水线控制图 11 3.3系统的整体设计分析 11 3.4 硬件设计 11 3.4.1输入/输出点地址分配 11 3.4.2 装配流水线的PLC控制外部硬件连线图 12 3.5 软件设计 12 3.5.1 PLC的编程语言 12 3.5.2工作流程图 13 3.5.3梯形图程序(附录) 13 4. 基于组态王的流水线监控系统设计 13 4.1 准备工作 14 4.2 组态王与PLC的通信设置 14 4.3 数据构造 15 4.4 动画制作 16 4.5 动画连接 16 5. 系统调试和运行 16 5.1在软件STEP 7上的程序状态监控调试 16 5.2在组态王上的监控调试 17 6. 设计总结 17 7. 参考文献 19 8. 附录 20 8.1PLC梯形图 20 前言 在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化工等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专用机床是大批量生产自动化的有效的办法;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机械是有效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办法。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机械手被实现为一种产品后,对它的开发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最典型的发展是生产者将此产品大量应用于卫生行业(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从而实现了卫生检验中急需短时间、大量样品数据的要求,但在卫生领域的机械手因采用样品品单一酶试剂显色法,且采用滤光片结构设计,造成试剂价格昂贵,限制了产品市场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手的设计已经实破了单一试剂、加热及滤光片的束缚。比如美国 OI 公司的产品,可针对单一项目,次序加 4 种试剂,加热温度也提高到 50 ℃ ,检测器则采用二极管陈列技术,这些进步为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持。有专家估计未来10 年,全自动流动分析仪的市场份额中,将有 50 %被全自动化学分析机械手取代。 通过了解上述两类产品的技术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机械手具有微升级试剂消耗,不受模板束缚,分析中不同检测项目可穿插完成,可完成研发性波长扫描优化检测条件,用户可自行设计新的检测项目,体积小,甚至可做现场快速分析等特点。 由此也不难看出,以前流动分析中不适合的用户群,如样品检测单一种类少而样品量多的情况,为机械手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对卫生行业的快速分析中,也因新型机械手的设计特点而使取代昂贵的试剂,降低分析成本成为可能。机械手不能完全取代流动分析产品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一些特殊样品处理技术不能在线实现,如萃取、高温蒸馏,需要离线进行,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技术也会提高。正如一句广告语所讲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且现代化的注塑机常常配置有机械手,以提高生产效率。注塑机械手是能够模仿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可以对其进行自动控制使其按照预定要求输送制品或操持工具进行生产操作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注塑机械手是为注塑生产自动化专门配备的机械,它可以在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生产;提高注塑成型机的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气动技术自身的一些优点,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产自动化的各个行业。近20年来,它们的应用领域迅速拓宽,尤其是在各种自动化生产线上得到广泛应用。电气可编程控制技术与气动技术相结合,使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控制方式更灵活,性能更加可靠;气动机械手、柔性自动生产线的迅速发展,对气动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微电子技术的引入,促进了电气比例伺服技术的发展,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使气动技术从开关控制进入闭环比例伺服控制,控制精度不断提高;由于气动脉宽调制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抗污染能力强和成本低廉等特点,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发研究。 从各国的行业统计资料来看,近30多年来,气动行业发展很快。我国的气动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气动元件产值的年递增率达20%以上,高于中国机械工业产值平均年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