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第二课时).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通江实验小学 钱丽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学会品味赏析词句,在字里行间感受语言的优美,写法的巧妙,环境的寂静,人物的情感。 3.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的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 在朗读过程中,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的交融。 教学难点: 品味写作方法的精巧:环境描写,动静结合;以声音衬托寂静;并列句式的运用。 设计思路: 1.静悄悄的课堂 放低老师的声音,扩大学生的声音,还真文本的声音。默读、批注、想象、质疑,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导的功能,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作者的表达。 2.绿油油的课堂 与文本情境相融合,自然和谐,营造课堂“浓浓的语文味儿”。从作者写的角度欣赏文本,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个性阅读的空间,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品读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等。弱化多媒体的功能,不用课件,开拓生成空间。 教学过程: 一.浏览阅读——总体感知 1.谈话导入:白天的荷兰牧场悠然自得,夜色下的荷兰牧场又是怎样的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5、6两节。 2.谈感受:夜色下的荷兰牧场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归纳板书——一片寂静 二.批注阅读——感受“静静的诗情” 1.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片寂静”的呢? (1)默读5、6两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圈圈关键词,写写感受。 (2)把感受说给同桌听一听,再美美地读一读。 2.随机交流、朗读: (1)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句中哪里让你觉得特别生动? (这两句都用“不发出声音”直白地表现出寂静的氛围,作者将情感投入其中,大胆想象,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赋予马、牛丰富的情感,增添了一份情趣。) (2)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为什么在寂静的环境中要写汽笛声? (这里用声音衬托寂静,课件——古诗《鹿柴》诗人王维妙用此法:“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由于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3)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挤奶的人和奶牛是多么默契啊,看似默默无言,其实挤奶人心中有千言万语,他们会想什么? 为什么不写出来?(写出来就缺少了读者联想的空间,有时,简洁是一种美。) (4)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句话怎样写出宁静的?“微弱的灯光”有什么作用? (用并列的句式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微弱的灯光”一方面反衬夜晚的宁静美好,一方面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生气。) 三.质疑阅读——发现“和谐的诗情” 1.在作者的笔下,夜色中的荷兰只有寂静的诗情吗?读读课文,有什么发现? 2.品读:“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3.如此忙碌、热闹的运奶场面,为什么没有给我们留下喧嚣、噪杂的感觉呢? 将这句话放入文中,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这样的平静是人们对生活的满足,内心的平静,劳作之美,收获的快乐,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板书:和谐 3.提升理解:不仅是夜晚的牧场有“人与动物的和谐”,还有上节课中,季老师带领大家领略到白天“动物与自然的和谐”。是啊,荷兰人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跻身于世界畜牧业最 发达国家的行列。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如果是你,想怎样赞美呢? 出示:“这就是 的荷兰。” 而作者只是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赞美一样可以这样含蓄,却意味深长。 四.积累背诵——回归“田园诗情” 1.总结:作者卡尔·恰彼克曾赴多国游历,写有多部游记作品。本篇开头一句话就勾勒出荷兰特色,“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 2.小练笔:自习课上,教室里真安静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奶牛图 11.田园诗情 骏马图 悠然自得 牲畜图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